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儿童文学文体论文(第2页)

37 次下载 2 页 2760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童话能够将孩子们的情绪、情感释放出来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童年时期的孩子有好奇心,有创造性,乐观好动、喜悦、富于同情心,诚实和信任并存并善于模仿等。孩子能够从这些童话中把自己的同情心释放出来。我在给孩子们讲述《大树和小鸟》的时候,孩子会为小鸟即将找到大树而高兴,也会为小鸟寻找大树一次次的失败而难过,悲伤。当故事结束了,安静的活动室传来孩子们抽泣的哭声。由此可见这个故事真正的感染了孩子。把他们自己的情绪释放了出来。

  六、从儿歌、诗歌中感受其爱与美的内涵

  诗歌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当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幼儿园的孩子们当中,诗歌也是开启他们语言发展的一扇门,也是认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在儿童时期朗读儿歌,诗歌也是孩子们最好的语言游戏,因为这些儿歌、诗歌都是郎朗上口,大部分都是押韵的。比如我们常见的: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

  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的快,

  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

  后面跟着一个沙和尚

  沙和尚,跳着箩

  后面跟着个老妖婆

  当孩子熟悉这些儿歌、诗歌之后,在自由的时间里,他们三五一群,就会不自觉的念读出这些东西。这就是他们早期接触到的最精炼的语言艺术。也是他们提高语言素养和文艺欣赏能力的先前的基础体现。这些美好的东西会深刻的记在脑海里,也许再10年20年之后他们都有印象。

  七、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文学熏陶的重要性

  有助于潜意识的积淀。开展日常生活中的文学活动,是幼儿经常处在有意无意的与作品的相互作用中,比如在墙饰布置中有故事和儿歌,在听觉背景中出现故事或诗歌,虽不是主要给予孩子强迫记忆的,但是却是无意识的渗进了孩子的大脑中。

  对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当我们在引领小班的孩子走平横木的时候,老师边领着小朋友走的时候,边说“小朋友,排排号,你不吵,我不闹,一个一个过小桥”。在给小朋友说的时候,这些儿歌可以放松孩子的心情,有效的调节孩子的行为。

  对组织活动学过的文学作品要进行巩固,重复解读。这样加深孩子们的感受,理解、记忆、有助于积累文学经验。在复述,朗读、表演中培养孩子的操作能力,表现能力、交往能力、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提高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贺海燕的《探索儿童文学对提升幼儿社会性情感价值的研究》

  [2]姚国琴的《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3]金波《追寻小精灵——金波儿童文学评论集》,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出版

  [4]参见杨宁、薛常明《论基于童年文化特征的幼儿教育》,《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5期。

  [5]楼必生、屠美如的《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