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会计论文(10篇)(第10页)
172 次下载 19 页 33376 字【 字体:大 中 小 】
(二)预算编制方法缺乏科学性
医院在发展过程中的绝大部分项目都属于收支项目,因此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都会直接采用增长率和基数相加的方式,该种预算编制的方法虽然较为简单,但是存在许多弊端。该种预算编制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只能将医院的资金分配到各个科室,但是当资金分配完成以后,并不能对资金的具体应用进行细化,这就使得科室在进行预算申报的过程中存在只增不减的情况,这对于医院合理的利用资金会造成一定影响。
(三)预算刚性约束作用不强
预算管理缺乏刚性约束,执行效果没有有效监督,缺乏科学的预算考核评价体系。预算管理的“软约束”降低了医院控制成本的创新动力,更不利于构建更规范、透明、高效和可持续的预算管理模式,绩效激励约束性作用缺乏,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尚未建立。从而导致预算执行的效果如何得不到科学的评价,以至于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四、新会计制度改革背景下医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路径
(一)建立完善的领导机构
在新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医院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则必须建立完善的领导机构,不断提高领导层的重视程度。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善的组织机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由于预算编制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度,因此必须要有高层领导人员的支持,财务部门和各个科室都要进行通力配合,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编制的整体效率。在对预算管理体系进行构建时,必须要将编制放在核心位置,医院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对管理组织体系进行确立,建立以院长为领导者,医务部财务部与其他科室的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模式,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组织体系,该组织体系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制定合理的预算指标,然后经过审批以后才能将其送入到各个不同的部门。[3]
(二)编制现金流预算,强化资金管理力度
在新会计制度改革的背景之下,对于预算结余、预算收入等多个方面的要素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编制了较为完善的预算会计报表,医院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强对现金流的预算,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强对资金的管理力度,对于相关的权责进行进一步的明确,这样才能做好预算收入、支出以及结余的相关管控工作,财务部门需要以预算会计报表为基础,对于各部门的实际业务收支情况进行了解,在预算信息系统中进行相关的编制工作,各科室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成本控制标准,并且还要制定一定的考核指标,这样才能保证各科室更加高效的完成成本控制工作。对于财政部门发放的一些补贴,应该直接由财务部门来进行统一分配,这样能够为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完善预算指标体系
医院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在前期就制定出年度收支计划,并且要将具体的细则明确在预算目标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对医院的发展进行规划,同时在有目标的支持之下,能够使得资产及设备的购置变得更加合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医院需要对预算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需要以国家提出的宏观政策为前提基础,进一步对竞争对手的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这样来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并且对战略计划进行优化和调整,及时对目标进行调整,则能更好地达到目标。医院在发展过程中,如果收入的项目较为稳定,则可以采用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的编制方法,如果在发展过程中的支出预算科目较多,则可以结合支出的实际性质来选择不同的编制方法。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考核管理制度
医院应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探索构建核心预算绩效指标于传统的预算执行情况,还要对成本控制目标实现和业务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考核。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促进医院财务、资产、业务等信息互联互通,让数据多跑路。将预算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内部业务综合考核、资源配置,年度评比、内部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使绩效考核切实保证预算执行的责任落到实处,注意避免追求部门利益的短期目标而偏离医院长期目标,切实提高医院绩效管理的权威性和约束力,真正将绩效考核与预算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效衔接,确保每一笔资金用在刀刃上,深入贯彻落实“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完善的预算奖惩机制对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