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茶文化论文15篇(第4页)

140 次下载 31 页 55230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茶文化特色体现不明显

  在国内“茶文化”热潮的涌动下,湛江也兴起了一些茶文化旅游景点和线路。如本地企业投资300多万建成的“茗上茗茶文化休闲旅游区一期”,并计划投入8 000万建二期。但是现有的茶文化旅游线路,大多停留在游览茶园的层次上,最多安排一些摘茶炒茶的体验项目。这些“茶家乐”的旅游形式在别的产茶地很常见,一些发展成熟的茶区甚至做得更好。湛江的茶文化特点在于它的早茶文化、茶点文化、凉茶文化,这种饮食文化已经深深渗入到民众之中,成为当地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湛江的茶楼与整个城市是融为一体的,既是本地百姓生活需要的产物,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普通场所。茶楼里最古朴原始的文化没有因为追逐经济效益而变得舞台化、庸俗化,这才是最吸引旅游者的地方。

  (三)专业技术设施和服务不成熟

  茶文化旅游重视的是游客物质享受之外的精神体会。这种精神体会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游客自身素质的高低,更与旅游服务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专业导游人员的适时引导和深入浅出的讲解,会给游客带来知识收获和愉悦的心情。现在湛江缺少专业的茶文化讲解员,也没有针对线路专门设计的解说词和导游词。就算游客来湛旅游,也对湛江的茶文化知之甚少。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游客对于本地茶文化的认识。

  (四)缺乏品牌意识,宣传不到位

  地理品牌代表着某种特色的历史传统、资源禀赋以及声望,而这些特色通常既是无法复制又是能够持续传承的。所以原产地品牌能够向消费对象提供的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湛江凉茶文化深厚,街头巷尾的凉茶铺很多,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本土品牌如“龟老板”、“拾爹”、“八爹”等。这些品牌的凉茶深受本地群众信任和喜爱,但由于缺乏品牌意识,没有形成规模销售,更错失机会申请遗产保护。2006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并公布将凉茶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粤港澳的21家凉茶生产企业、18个凉茶品牌、54个凉茶秘方以及凉茶术语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其中有“王老吉”、“邓老凉茶”、“白云山”、“黄振龙”等市民熟悉的老品牌,但湛江本土知名品牌却榜上无名,湛江无一家企业被列入此次的遗产保护。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的湛江凉茶铺都是以祖传自制的凉茶配方在生产销售本土品牌,以“卖多少算多少”为经营目标,缺少品牌经营意识。更由于外来品牌的介入,本土的凉茶生意越来越不好做。这无疑会导致湛江凉茶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减弱。湛江茶叶也有一些自己的品牌如“茗皇茶”、“茗上茗”等,也曾在2011年获得广东省第九届名优茶质量竞赛金奖,但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是很弱。其实在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巨型帆船重返中国时,湛江出产的金萱茶被选为礼品茶赠送给瑞典国王。这些重要信息都没有被有效宣传,使湛江茶的知名度一直停留在省内,没有走向全国。总之,湛江的茶文化旅游虽初见端倪,但是发展定位、支撑条件等都不完善。湛江茶文化旅游未来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二、湛江茶文化旅游发展建议

  (一)树立正确观念,重视茶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由于缺乏对茶文化价值的充分认识,湛江每次举办茶文化活动,都更注重茶叶的经济效益。以湛江每年都举办的“茶博会”为例,主题都是茶叶贸易及旅游购物。虽然看似茶叶与旅游也有联系,但是这种联系很浅显,主要是以茶叶展示带动参展人数,进而促进展会的旅游特产销售,带动地方经济。这种方式使得茶博会的后续效应十分微弱,更不可能真正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文化才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本质属性是文化属性,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才催生了人们旅游的动机与行为。所以我们要拓展思维,转变观念,重视茶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在茶博会中要多展示和宣传茶文化,在文化旅游中深入挖掘本地茶文化的真正内涵,使茶文化旅游在带动经济效益的同时彰显更大的文化效益。

  (二)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

  既要推介自然风光也要展示人文风情,这应该是湛江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把湛江茶文化与碧海蓝天的美景结合起来,让旅游者一边欣赏这一方水土的美景,一边体会这一方百姓的生活,形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满足的全方位旅游产品。“碧海蓝天游”与“茶文化游”应当相互支撑、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进一步增强湛江的旅游吸引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