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文化论文(第4页)
173 次下载 26 页 45052 字【 字体:大 中 小 】
18世纪初,一部名为《茶迷贵夫人》的喜剧,就真实而生动地演绎出了当时的饮茶风尚,同时说明中国的茶文化早在17、18世纪就对欧洲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到了17世纪下半期,随着茶叶输入量的增加,茶叶的价格开始下降,中国的茶叶开始在荷兰的食品店里销售,饮茶之风开始在整个社会普及,中国茶文化开始比较全面地影响荷兰大众的生活,荷兰人开始形成喝早茶、午茶、晚茶的习惯,各种茶室、茶座也应运而生。达官显贵们则在自己的家中专门设立一间茶室,用来放松或待客,这一生活方式像极了中国明清时期的文人,他们也非常喜爱在茶室中享受清静饮茶的乐趣。同时,深受中国茶文化的影响,荷兰人还非常讲究以茶待客的礼仪。从迎客、就座、敬茶、品茶,到寒暄、送别,都遵循严谨的礼节,这充分体现了东西方精神文明的融合。在荷兰之后,英国是受中国茶文化影响程度最深、范围最广的国家。早在17世纪30年代,中国的茶叶和饮茶文化从荷兰传入了英国。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入英国王室。公主的陪嫁中有许多当时非常珍贵的红茶和砂糖,她每天都要饮用这种加了糖的红茶,就这样她将葡萄牙的饮茶和茶会习俗带进了英国王室,整个17世纪下半叶茶叶都成为了英国宫廷新的生活方式。后来,英国不满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所有茶叶贸易,便悍然发动了对荷战争。最终英国获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从此,英国就夺取了荷兰在亚洲的茶叶贸易权,并以中国福建厦门为根据地开始了茶叶贸易。
17世纪末,中国的茶叶开始直接被通过海运送到英国。因此,到了18世纪,英国城市中茶馆林立,英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都爱上了饮茶,饮茶成为了人们生活和社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人“茶会”的惯例也从中国的明末清初时期开始一直沿袭至今。作为一种社交方式,英国人通过参加茶会扩大交际、获取信息、学习为人处世之道。英国人是欧洲人中最早用自己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来表达茶文化的。英国茶商托马斯加尔威1600年就写过一本名为《茶叶的种植、质量与品德》的书。在英语中茶最初就叫cha,到了19世纪下半期,在法国人的影响下,英国上流社会才按中国福建方言的发音将茶称做Tea。中国古代文人墨客讲究“以茶助文思”,这一文化理念也在英国文坛有所反应。据说18世纪的英国著名作家赛缪尔约翰逊获得写作灵感的方式就是每天都饮一杯茶。同样生活在18世纪的英国诗歌界的代表人物乔治戈登拜伦曾写过一首名为《为中国之泪水—绿茶女神所感动》的诗,对当时饮茶之风盛行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长期以来,茶一直是英国人的主要饮料之一,同时茶文化在英国的历史和文化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茶文化对英国文化影响的范围之广、时间之长都是毋庸置疑的。从中国明清时期开始,中国茶文化远播欧洲,中国茶文化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茶的传入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和贸易,同时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和用餐习惯。最重要的是,中国古老的茶文化丰富了欧洲各国的文化内涵。随着饮茶在欧洲盛行,中国茶文化逐渐融入欧洲的本民族文化之中,欧洲人形成了适应本土的饮茶习俗和自己独特的茶文化。饮茶还对拓宽欧洲人的社交生活和丰富他们的娱乐活动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这一时期涌现的许多优秀文学作品也是饮茶之风盛行的反映。
中国茶文化论文(第4页) 篇3
浅谈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
【摘 要】茶的历史悠久。饮茶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的一大习惯之一。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对国民精神的塑造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茶文化;发展;精神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作为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在古代中国十分普遍。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
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种植和生产茶叶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有关茶的丰富、深厚的精神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茶的精神渗透了中国社会,在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等众多领域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主要是茶在中国精神文化中的体现,与“茶风俗”、“茶道”相比,“茶文化”的范畴要深广的多。茶以文化面貌出现,应是在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