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服装设计中的中华民族文化审美情结(第2页)
本文共计241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世界文化的共融性、多元化是建立在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文化差异基础上的。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一方面激发民族特色向深度和极致发展,另一方面又为它们提供了相互交往的平台。这是一种互动、互利的双赢策略。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在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交流过程中,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中国现代的服装设计要走上国际现代设计大舞台,与各国设计界更好的交流、沟通,必须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使用国际通用的设计语言。现代设计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我们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现代设计的动态和趋势。对现代设计语言的研究与运用,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得到世界认可的重要途径。
对我国的民族文化,既要发掘出其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又应看到其中存在的不足和缺憾。既不能妄自尊大,认为民族的文化传统一切都好;也不能妄自菲薄,轻视传统,视民族传统文化为俗气、落后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能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慢慢去“悟”,缺乏西方理性思辩的条理分析和严密的逻辑论证,因此必须将中国的整体思维与西方的理性分析思维相结合,借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传统的艺术理论进行梳理、分析,达到“既可意会,又可理析”的可研习的程度。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民族文化只有融入时代精神和契合时代生活方式,不断地改良和革新,才能纳入到服装设计之中;而另一方面是全球化为民族化提供了条件和机遇,让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更加完善和丰富。我们一定要利用有利条件,认真研究中西文化结合问题,研究民族化和现代化问题,给服装设计以准确定位,积极汲取、融合世界各民族服饰文化的精髓,不断地强化民族特点和个性,为其注入新的营养和活力,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服装设计的艺术品位,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和完善自己,才能使中国服装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王馨卉.浅论中国传统纹样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J]. 新西部(下半月) , 2009,(0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