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 正文

虚拟现实新闻所面临的伦理风险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19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虚拟现实新闻带来新的孤独感。虚拟现实新闻通过逼真的时空再现重建了一个虚拟世界,浅层次上看似拉近了受众与现实的距离,使得受众亲临新闻现场,但深层次却是将受众与现实社会进一步隔离。在虚拟现实新闻中,受众依然被局限于框架、镜头和虚拟之中[5],而在虚拟世界中看不见的价值选择将会使受众逐渐退化和异化,最终受众符号化,受众成为机器,而机器则成为了所谓的“人”.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孤独感与日俱增,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再是由面对面交流到用手机交流,而是最终由用手机交流转变成用VR头盔交流,人们的大脑不再是自己的而是机器的,这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人情冷漠、大脑退化、人们被机器操控等。

  虚拟现实新闻带来隐私困境。在虚拟现实新闻中,360度无死角的拍摄极大可能的泄露了被拍摄者的隐私,使他们完全暴露于他人的视野之中。而受众则可以选择不同的视角进行观看,但是选择即行为、选择即心理,当受众做出选择的时候,受众的个人数据同时正在被上传和扩散,其他受众或专家可以利用数据对某个受众进行深度分析,从而预测该受众未来的行为趋势。因此虚拟现实新闻不仅泄露了被拍摄者的隐私,让被拍摄者受到身心侵犯,被广大受众人肉搜索,还能够窥探到受众的隐私和观看喜好,媒介也更可能为了虚拟现实新闻能获取更多注意力,而不断迎合受众的好奇心理、窥探隐私心理[6],这将导致虚拟现实新闻可能向歧途发展。

  随着虚拟现实新闻的发展,新的伦理问题将会不断产生,人的权威将会不断受到机器的挑战,尤其是当人工智能发展到较高程度之时,虚拟现实新闻的生产是否依然由人类操控,机器如果已经学会如何“编故事”并广泛扩散,真实与虚假之间的界限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对抗是否可控。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问题都是当下亟需思考的,防范于未然才能够保证人类对机器的绝对使用权和操控权,而不是被机器反噬。

  三、结语

  虚拟现实新闻带来新闻叙事的新面貌,与此同时也挑战了旧伦理。虚拟现实新闻在创造绝对现场感和体验浸润感的同时,则会带来新闻真实性的拷问[7].虚拟现实新闻带来的身临其境之感存在着扭曲受众认知和行为的伦理风险,使得受众无法明辨是非黑白,以为眼见为真,而不知道隐藏的镜头背后有着把关人在为受众做出选择。虚拟现实新闻为受众创造的另一个“真实世界”,既使得受众与现实世界连接,也使之愈加隔离。我们正在进入新的虚拟现实时代,“虚拟现实”虽然能够模糊虚拟与现实,但是积极探索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并制定新的伦理原则,则可以使得新技术服务于新闻传播,而不是新闻传播服从于新技术。

  参考文献

  [1]刘雪梅,杨晨熙.人工智能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应用趋势[J].当代传播,2017(05):83-86.

  [2]喻国明,兰美娜,李玮.智能化:未来传播模式创新的核心逻辑--兼论“人工智能+媒体”的基本运作范式[J].新闻与写作,2017(03):41-45.

  [3]梁智勇,郑俊婷.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与再造[J].中国记者,2016(11):72-75.

  [4]喻国明,姚飞.试论人工智能技术范式下的传媒变革与发展--一种对于传媒未来技术创新逻辑的探析[J].新闻界,2017(01):39-43.

  [5]朱瑞娟.连接与隔离:虚拟现实新闻叙事的伦理风险[J].新闻界,2017(04):48-53.

  [6]朱瑞娟.连接与隔离:虚拟现实新闻叙事的伦理风险[J].新闻界,2017(04):48-53.

  [7]邓建国.时空征服和感知重组--虚拟现实新闻的技术源起及伦理风险[J].新闻记者,2016(05):45-5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