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三次品茶活动中妙玉形象刻画(第4页)
52 次下载 8 页 14321 字【 字体:大 中 小 】
第二,妙玉身在佛门,却心系红尘。《红楼梦》全书都在写一“情”字,身为出家人的妙玉也不例外。“妙”,少女也。妙玉对于贾府中最出众的男子———宝玉,同样有着少女般的情愫。这种朦胧的爱情是为佛门教义所不容的,于是有了世俗伦理与人物本心之间的矛盾。妙玉对于宝玉之情,是遵从了本心,况且她本就是“带发修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家,随时可以还俗。所以,无论是芦雪庵折梅送知己,还是槛外人送帖贺芳辰,都写出了妙玉对于宝玉的情义。尤其是在此回品茶中,妙玉把自己常用的杯子奉茶给宝玉的举动,更是把这种情感表露无遗。小说在短短几段文字中设下了曲折,妙玉对刘姥姥用过的茶杯极为嫌弃,说:“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1]如此说来,那宝玉用过的绿玉斗更该砸了去。
这里一方面的确表现出妙玉世上所罕有的洁癖,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妙玉的洁是对人不对事的。妙玉纵然最喜范成大的“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那也只是表面的高洁与洒脱,内里还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红尘中人,所以判词里才说她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1]如果说妙玉与宝黛钗的品茶还是停留在以茶会友的层面,那么妙玉请黛玉湘云夜半品茶则更多的是以茶论诗,以诗会友了。中秋夜宴结束后,唯余湘云黛玉二人月下作诗联句,正在兴头,忽有一人对此诗展开了评论:“好诗,好诗,果然太悲凉了。不必再往下联,若底下只这样去,反不显这两句了,倒觉得堆砌牵强。”
[1]此人正是妙玉。妙玉的这句评价与锦心绣口的才女史湘云看法一致,甚至比湘云的分析更为精准透彻,就连一向自视甚高的林黛玉都希望请她“改正改正”诗句,称她是“诗仙”,此种烘云托月,更衬托出妙玉出众的才情。妙玉一时兴起,邀请湘云黛玉二人到拢翠庵继续品茶论诗,一边品香茶,一边续佳句,妙玉在二人诗作的基础上续写了《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并且主动提出了自己的诗歌创作理论:“如今收结,到底还该归到本来面目上去。若只管丢了真情真事且去搜奇捡怪,一则失了咱们的闺阁面目,二则也与题目无涉了。”
[1]首先,“咱们”二字足以表明在妙玉的内心从没把自己视为出家人,而是同黛玉湘云一样的闺阁少女;另外,妙玉不仅是一个优秀的诗人,还是一位优秀的评论家。金圣叹在《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中说:世间虽有无限妙文,但如若捉不住其妙处,那就如“泥牛入海,永无消息”。若学会捉住之法,则会发现无限妙文。妙玉就是学会了捉住之法的,会写会评,真真是一才情横溢的妙人。
妙玉,《红楼梦》中一个特殊又独特的存在。作为“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最重要的女子之一,她出场的次数最少,展现她的文字最短,然而她绝不会因此被忽视遗忘,反倒成为经典性的文学形象。前八十回作者通过三次品茶来设置妙玉仅有的两次直接出场,品茶即品人生。在品茶中我们看到:她被迫出家,带发修行;她孤傲高洁,世俗难容;她才情横溢,令人惊叹。曹雪芹说要为闺阁昭传,妙玉自己说“咱们的闺阁面目”,可见无论是作者还是妙玉本人都明确指出这一形象的闺阁身份:她就是一个目下无尘,既极端挑剔,又有芳情雅趣的贵族小姐,文人雅士。所以,妙玉表面上是出家人,实际上她只是一个红尘中的闺阁少女。妙玉既是一个独立的女性形象,又是作者为黛玉创设的一个显性重像或替身,通过妙玉的悲剧命运,看到的是黛玉命运悲剧及世间女子命运悲剧的必然性:红尘中是悲剧,出家亦是悲剧。
[1]曹雪芹,着,脂砚斋,批,周汝昌,点校.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2,505,505,902,506,76,221,751,751,601,221,507,71,900,901.
拓展:红楼梦中贾宝玉形象论述
《红楼梦》写了一个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即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悲剧。这一悲剧是《红楼梦》全书悲剧的中心事件,而这三个人物,也就成了全书的中心人物,整个《红楼梦》都是以这三个人物为中心,贾宝玉在这三个中心人物中又居于主要地位,并且全书所有各类人物的故事,都是围绕着他而展开的。作者在创作中,用了现实主义的笔法,塑造了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巨大艺术感染力量的贾宝玉形象。现在,试着讨论一下贾宝玉这一形象的典型性及其典型性格形成的原因。

中学语文教学中导入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论企业文化与企业治理的关系
论供应链合作关系
浅析含意本体论的理论建构
创新教育管理论文
论人与河流的基本关系
论网络教育中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关系
矿山机电设备管理的问题及改善途径论文
煤炭日常管理机电设备论文
高速公路机电工程建设与维护模式探讨论文
机电工程安装造价结算审计问题分析论文
矿山机电安装的施工安全管理论文
翻车机电源模块集中控制技术的效果研讨论文
煤矿机电设备安装问题和解决方法论文
浅谈影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探讨艺术教育中的德育异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排除方法分析
肺结核患者家属产生负性心理的原因及心理干预
公路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企业税务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避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