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中的新闻寻租现象论文(第5页)
本文共计1042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四、形成主持人的播报特色
传统新闻节目播放方式比较严谨,有明快的节奏,而民生新闻使用的'播放方式和它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民生新闻的新闻稿文字表达非常简洁,有很强的口语感,甚至有些新闻稿只有一些提纲,让主持人有很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另外,民生新闻的题材具有地域性,受众人群更加倾向于本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主持人要形成独有的播报风格,以满足本地观众对新闻的需求。
五、提高主持人的素养,形成品牌
因为主持人在播报新闻时有多重身份,这些身份要求主持人除了具有播音主持专长外,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对各方面知识都有涉及,从而在新闻播报中可以随时应变各种突发情况,深度挖掘新闻信息,加强引导。另外,民生新闻节目的主持人还要具有出色的写作能力,可以敏锐洞察新闻背后隐藏的含义,善于观众的心理,发现新闻的本质,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并以此形成个人品牌,受到观众的欢迎.
新闻传播中的新闻寻租现象论文(第5页) 篇4
【内容提要】
数字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特殊的功能。从我国新闻报道的实际来看,对数字的应用和认识还停留在最基本的状态。本文重点探讨数字应用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并对我国数字报道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
数字;数字应用;分众;精确新闻
在新闻报道中,数字可以从量化的角度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反映新闻事物的发展状况,说明报道的主体;也可以作为辅助性背景材料,解答新闻中的疑难问题,说明新闻事物的特征;或者对新闻中所涉及的学术名称、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受众理解新闻内容。
一、数字应用在经济报道中的“分众”原则
分众理论是近些年来传播学上论述较多的一种理论。该理论强调受众消费群体的差异性,是媒体进行受众细分的基础理论。我国经济报道改革阶段,专业化市场定位被广泛应用,但在受众的细分认识和理解程度上还有差异。特别是在看似简单的数字应用上,应该对受众心理需要的“分众”化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早期的经济类报道在受众的细分上极为粗略。随着后期受众心理的变化和报纸版面的细分定位,数字应用的“分众”原则越来越明显。
当前,已经有不少学者认为经济报道更应该遵循受众细分原则——即报道的“分众”和“小众化”。解决数字应用的现存问题也必须考虑这一大背景,这也是经济类媒体和专业性财经类媒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美国《华尔街日报》一般每日出三叠,即三大板块,受众区分十分细致:
A版——新闻和综合内容。除了财经新闻、国内国际新闻外,还有政策、来信、艺术休闲等内容。
B版——市场板块。包括市场要闻、重要兼并或交易、合作经营、行业日志、外汇交易、经济简讯等。
C版——金钱与投资。通常18页,包含金融市场日记,道·琼斯等各类股票指数、股市数据库、股市行情、基金行情、债券行情、期货行情、货币利率、世界各国股市动态。
以上版面的划分是以受众的视点为前提的。根据读者群的需要,A版的内容更多的是考虑到大众的视点,以使读者以最快速度获得经济资讯和掌握经济政策,阅读方式是综合、轻松、愉快。B版和C版显然更专业、资讯更商业化,考虑的是两个板块的服务对象的强指向性,是为了读者能在众多的商业信息中快速找到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内容,数字的处理可以相对专业些。
数字的应用虽然是其中小事,但是却能充分反映媒体的基本素质,以及对市场变化和受众心理变化的揣摩和分析水准。现在经济性节目媒体注意到了分众的必要性,比如中央电视台二套的节目,就有更细致的受众再划分。有为决策者办的《经济半小时》;有针对大众商业的《经济信息联播》;有针对民营企业家的《经济与法》。针对不同的受众,数字的处理和引用方式也各不相同。
二、数字应用在新闻报道中需要强化“娱乐”功能
目前财经类报纸的发展仍面临一些困境。据中国媒体研究中心2005年底的监测资料显示,财经类报纸广告市场占有率从2003年的9.45%到2004年的9.28%,再到2005年的9.20%,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同比全国性报刊广告总额则不断上升。究其原因,读者群数量有限。财经类报纸几乎都将读者定位于受过高等教育、有经济实力的城市阶层。这种定位必将影响到财经类报纸的社会影响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