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谈青少年“流行语”中体现的社会心理与文化特征(第2页)

本文共计2380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青少年文化特征在 “流行语”中的表现

  (一)街头嘻哈文化

  自从上世纪 70年代美国黑人说唱音乐 (rap music)在美国传播以来,美国城市的年轻人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嘻哈 (hip-hop)文化。它起源于说唱音乐及与之相伴随的强调即兴发挥,追求个性化,反映不与主流相融的桀骜不驯的霹雷舞 (break dance);但是这种风潮迅速到达美国城市街头的各个角落嘻哈风格随处可见。因此广义而言,嘻哈多指流行于城市年轻人中一种凸显自我的街头文化,甚或可以说成是一种生活态度,包括语言、服饰或标榜 “帅”、“酷”的招牌动作。若具体体现在装束上,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他们宽松的 T恤、轻便的球鞋,随意裹在头上的头巾,率性的鼻环和粗宽的耳环、项链、或手环,动感十足间处处张扬个性、引领时尚。“嘻哈”风格在青少年 “流行语”中随处可见。例如:

  chillin’ 放轻松

  bling—bling 闪亮的珠宝,引申为名牌服饰配饰

  phat杰出的,一流的 (不是 fat肥胖之意)

  gangsta (gangster的变体)土匪,歹徒 (在此指充满暴力的一种 rap形式)

  getting crunked放松,做你自己

谈青少年“流行语”中体现的社会心理与文化特征(第2页)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