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第2页)

本文共计372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讲课中创设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不能直接用已有的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的情境。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日本心理学家波多野与稻垣(1971,1973)提出了一个引儿童认知兴趣的策略方案,他们认为在问题情境中的不和谐,会诱发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活动的探索行为,学生会通过收集信息和探索行为来减低问题情境中的不和谐,进而形成一个更高层次的认知体系。

  (3)学生在学习学科基础知识以后,就不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很自然地把注意力转向课外。在“课外”这个第二课堂中,教师应当通过系统的讲课,引导学生入门,介绍读适当水平的数学课外读物。数学课外读物可以比较及时地让学生直接了解新形势、新技术、新知识,从而扩大数学知识面,使学生在广泛的学习和实践中,加深对数学的了解,往往也会激发和培养出学习兴趣,从而使其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4.2针对学生的外部因素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第2页)

  中学生对不同学科有一个兴趣分化的问题。朱智贤教授(1982年)主持的国内十省市在校青少年理想、动机和兴趣的研究发现,学生最喜欢某一学科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受家庭环境的影响(24.2%),老师讲得好(31.1%),老师讲得不好(7.4%),学了没有用(9.7%),不喜欢文(或理)科(12.1%),其它(11.0%)。数据表明,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中,教师因素占38.5%(31.1%+7.4%),家庭环境因素占24.2%,学生自身因素32.8%(9.7%+l2.1%+l1%),前面研究了有关学生自身因素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方法和策略,下面主要针对教师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提出方法和措施。

  4.2.1针对教师因素造成的兴趣缺乏所采取的策略

  属于教师水平不高的,要加强教师自身学习,提高水平,吃透教材,讲清、讲准、讲好教材;属于教学方法不当的,要改变教法,提高讲课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做学法指导,训练学生掌握有特色适合自己的学法。

  (l)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

  从朱智贤教授(1982年)主持研究不难发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学生学科兴趣形成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使学生对所教的课真正感兴趣,主要还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课堂教学的艺术就显得加重要了。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教学水平:一是练好和备好讲课的基本功;二是处理好教与学中的各种关系;三是不断创设问题的情境,搞好启发式教学。

  (2)培养师生感情,引发学生兴趣

  师生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对教与学的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一旦师生关系破裂,很难设想学生会对关系恶化的教师所教的学科发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是很重要的。师生感情的主导一方是教师,因此,教师做好以下几点:

  ①增强责任感。瑞安斯(Ryans)研究表明,起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心于自己的学科的教师,其教学工作较为成功,学生的行为也列富于建设性。

  ②科学的指导态度。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当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得很幼稚时,教师不可因此而嘲笑他们,而要加以表扬的鼓励。

  ③密切与学生的交往。师生之间和睦关系是交往动机获得满足的一个重要方向,交往动机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和学生建立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而且共同解决问题和承担任务,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就能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④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是以热爱学生为前提的,教师热爱学生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新一代。教师在教学中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感时,学生就能更好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和教诲。

  4.2.2针对家庭环境因素造成的兴趣缺乏所采取的策略

  对于因家庭环境因素造成的兴趣缺乏,应与家长积极的沟通,让家长配合数学教学,搞好校外学习。中学阶段,除寄宿生外,学生校外的数学学习是在家庭里完成的,包括做作业预习、复习、阅读数学课外书籍等。这种学习是学校学习的延伸和继续,但完成的质量如何,直接受家庭环境的重要影响,它不仅关系到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的形成,而且还涉及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的培养等方面。因此,家长因配合数学教师的教学进行学习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促进他搞好校外学习,使其在学业、能力和个性品质等方面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