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两个策略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67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写作情趣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电教媒体指导小学生作文,从切身的体会中感受到这种方法,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

  如:在教学课后小练笔“描写小动物的外形”这一内容时,我考虑到现在的学生接触小动物的机会特别少,这就给学生完成此次作文带来一定的困难,试想没有观察做为基础,怎么能写好描写小动物的作文呢?所以在教学时,我选用了《大白鹅》的录像片。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要求,然后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在指导学生观察大白鹅的外形时,把最能显示大白鹅样子的镜头“定”下来,按从整体到部分,从头到尾的顺序进行一步一步地观察。播放录像时,我关掉配乐,边提示边让学生观察思考。为强调观察顺序,在观察大白鹅的头部时,出示单幅投影片,一部分一部分地让学生观察耳朵、眼睛、嘴巴的颜色、形状。再放“慢镜”,指导学生观察大白鹅的生活习性。学生在观察完各部分后,把录像再重新播放并配上音乐,并让学生练习给画面配上旁白(即口头作文),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学生练习说明白后即可动笔写下来。

4.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点,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事物通过录像、投影、计算机展现出来,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形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其情操,直至使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以《桂林山水》一课为例。教学中我运用自制的课件,让学生眼观“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美景,耳听优美的乐曲,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以此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我们的祖国有灿烂的文化,素称“诗的国度”。我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展示自然界的姹紫嫣红、鸟语花香、祖国的名山大川、古迹名胜,诗人的爱国热忱、远大志向等,能很快分析出诗词的意境、作者的感情,学生对美的感知也随之敏锐起来,促进了学生对美的理解、想象的发展,激发了学生想象与创造的欲望和能力。教学之后,让学生写一篇优美的风景随笔,使之对美由理解鉴赏上升到创作的高度。

  总而言之,恰如其分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