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方法探究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81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艺术教育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就是要带领学生走入生活,去体会生活中的美,去寻找、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激发学生的原创力,去领悟、创作艺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由精神、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讲授交响乐,就要安排学生进音乐厅聆听,才能取得震撼效果,才能感受音乐思维和科学思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讲授流行音乐,就把学生带进量贩式卡拉OK厅,让学生抒发情感,体会激情的张扬;讲美术作品一定要让学生去美术馆,去欣赏艺术作品,参悟直觉,锻炼想象力;讲话剧就要把学生带进剧院,并且要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话剧,在学生们参与角色的过程中,就是激发学生原创力的过程,对其人生态度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三、艺术课程体系要面向全体学生,力争实施通识教育
进入21世纪,从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社会对教育的过度专业化和功利性倾向提出了批评和质疑,通识教育改革应运而生。通识教育就是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内容的教育,即“通”“宽”“全”式的博雅教育,艺术类课程是其重要内容。
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才能达到通识教育的目的,才能达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艺术专长,就要求高校艺术课程体系越宽泛越好,音乐、舞蹈、美术、雕塑、书法、戏曲、话剧、影视欣赏、文学、手工工艺品制作等等,要有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
笔者经过多年高校艺术教育教学实践,建议在普通高校设置必修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教育课程,即将各艺术门类整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获得特定的艺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理解,达到净化心灵和情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的目的。综合性艺术教育课程立足于学生的整体人格发展,既考虑每门学科自身的独立性、系统性,又强调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将原有的分科课程整合为包容性更强的综合课程。这种综合并不是要抹杀学科的独立性,不顾及师资、学校的现有情况,盲目地实施难以把握的大综合,而是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某一学科的教学为重心,致力于领域内各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交叉与融合。 综合性艺术课程可以统摄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多门艺术学科的内容,力图通过多种艺术的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支持,为学生综合艺术能力以及整合性艺术感觉的形成创造良好条件。它不是内容上量的增加,也不是搞一个大拼盘,它是质的变化,它重新审视传统的学科分类(音乐和美术),软化学科界限,改变单纯以学科的逻辑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做法,强调以学生的经验为线索组织学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致力于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可能。
四、大量开展社团活动,为艺术爱好者铺设展示与提高自我的舞台
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艺术教育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方法。艺术的魅力在于舞台和剧场的亲身体验,学生在舞台上和舞台下对艺术的领悟和体验有着质的差别;在剧场外和剧场内有着鲜明的对比。要充分创造条件,让具有特长的学生展示才华、体验艺术的魅力并锻炼自身。
笔者多年来也负责学生的社团活动,亲身体会到合唱团、舞蹈队、铜管乐队的学生在校园歌手大奖赛、校园艺术节、“一二·九”合唱比赛上都是主力军;书法协会、绘画协会的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展示的作品水平惊人;文学社、诗歌协会会员在所创办的刊物上发表作品后,对其自身又是莫大的激励。仅就一场演出而言,这些学生不仅要登台表演,还要进行艺术指导、组织排练,还要负责指挥、导演、舞台监督、灯光、音响、服装、道具,对学生自身锻炼和提高极大。笔者所指导过的数届社团骨干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都成为了单位里优秀的人才,也说明大学社团活动对学生的成才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五、加大艺术教育投入,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水准
高校从事艺术教育的教师不仅要进行教学,还要负责指导艺术实践;不仅要有艺术专长,还要有较高的鉴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不仅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还要有广博的知识、一专多能的本领;不仅以教为主,还要不断提高,并进行定期培训、进修。高水准的师资是高校艺术教育取得优良效果的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