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科研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39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运用多元化评价
新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评价作了这样的定位:评价体系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以往对学生美术成绩的评价都是以一张
画的优劣来判断,其实这种评价有很大的片面性,这种评价与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知识的多少不成正比,并且还容易打消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这种老套的评价方法已经给很多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打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励的地方, 才会出现学习的兴趣。”成功的评价对学生兴趣的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 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作品, 运用评价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对此,在教学中不断的尝试各种激励性性的评价,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在经验的积累下,发现了几种评价方式比较的合适,如:档案袋评价、展览评价、评语评价、等级评价。通过了多种的评价方式,不但可以更好的保存学生的精彩作品,更可以激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和别人的作品有更好的审美能力。
对学生作业的评价方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作业的积极性和落实的有效性。所以在对学生的作业评价中,我结合作业态度、思维、质量经常采用的是语言文字评价和等级符号评价在语言文字评价上,当学生的创意独特时,我经常会写上:“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点子不错哦!”,诸如此类;当学生作业有进步时,可以写上:“看到你有进步,老师非常高兴”,“你可以做得到”!又如,用等级符号评价,按学生作业的情况,可以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但由于同等级中的差别很大,为了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我往往会给学生的作业评价多划分几个等级,如良上、良下等。
在美术教学的疑难问题众多的情况下,作业的有效个性也是一个很大的疑难问题,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开拓创新,发现各种有效的方法,把最有效的作业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既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参与,又有利于后进生的提高,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减轻教师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