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前教育 > 正文

幼儿园数学教育初探论文(第5页)

本文共计828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一)适合幼儿水平的学习内容。

  (二)能引起幼儿积极思维活动的活动形式和方法。

  (三)多种多样的直观材料、玩具和教学形式的新颖性。

四、常用的幼儿数学教学方法

  (一)操作法

  操作法是幼儿通过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数学经验、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如运用各种材料(纽扣、信核)进行计数:有各种几何形状的塑片(或硬纸片)、积木等比较核认识几何形体,进行形体的拆拼、分合;亲手拨动玩具钟盘上的长、短针,以获得关于正点、半点的概念等等。操作法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基本方法。幼儿期各年龄班儿童的数学教学都应充分地运用这一方法。

  操作法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儿童在头脑中构建初步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儿童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和类别。运用操作法应强调几点:

  1、明确操作目的。

  2、为幼儿操作活动创设必要的物质条件。

  3、给予儿童充分的操作时间。4在幼儿动手操作之前,应向幼儿说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4、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要观察儿童的操作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和探索。5、讨论操作的结果。6、操作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不同年龄的儿童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游戏法

  1、情节性的数学教学游戏。通过游戏的主题和情节,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操作性的数学教学游戏。幼儿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并按照游戏规则进行的一种游戏。

  3、运用各种感观的数学教学游戏。通过不同的'感官进行数学学习,发展幼儿对数、形的感知能力。

  4、口头数学教学游戏。对发展幼儿数的抽象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的作用较为突出。

  5、竞赛性数学教学游戏。

  6、数学智力游戏。以发展智力为主要任务的运用数学知识进行的游戏。

  (三)比较法

  比较是思维的一个过程、是对物体之间的某些属性上建立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的思维进行着较复杂的分析和综合活动,因而,比较又能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在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是,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首先要组织幼儿进行观察,使幼儿细致地观察到物体的数量或形状特征,在充分观察基础上,再进行数或形方面的比较。

  2、尽量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比较。

  3、在比较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幼儿进行比较、引导幼儿积极地思考。

  4、在运用重叠、并放、连续等比较形式时应有意识地指导儿童理解对应(配对)的含义并掌握正确进行对应的技能。

  5、比较形式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年龄班儿童的具体水平来确定。

  (四)启发探索法

  主要通过教师的具有启发性的提问进行,通过提问来引起幼儿思维的积极探索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激发幼儿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儿童通过积极的思维,独立地去探索并获取新地知识。

  (五)讲解演示法

  这是一种讲解与演示相结合地方法,就是边讲解边演示。

应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必须突出重点。

  2、讲解时语言要简练、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和准确。

  3、演示直观教具要真实、美观、整洁并为幼儿所熟悉的物体,以免用新奇的教具分散幼儿的注意。

  (六)归纳法和演绎法

  幼儿数学教学的归纳法是指在幼儿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一些简单的本质特征或规律,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的方法。这是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因此,在幼儿中、后期的数学教学中引导幼儿运用归纳和演绎法进行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两种促进幼儿初步推理能力的方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