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混凝土桥梁裂缝原因及对策(第2页)
本文共计281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加强施工质量的控制
对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浇捣时,振捣捧要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正确掌握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时间过短,振捣不密实,形成混凝土强度不足或不均匀;时间太长,造成分层,粗骨料沉人底层,细骨料留在上层,强度不均匀,上层易产生裂缝。应提倡采用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以排除泌水、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第二,混凝土的早期养护工作尤为重要,以保证混凝土在早期尽可能少产生收缩。混凝土灌注完,要立即罩上养护罩布,静养4 h后通气进行养护,养护期间主要是控制好构件的湿润养护,养护时间为14d~28d,
(三)温度的控制
对于这一类原因引起的裂缝,主要有以下控制措施:首先,改善骨科级配,采用于硬性混凝土,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等,加添加剂等措施以减少混凝土跌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其次,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具有减水、增塑、缓凝等作用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热,推迟热峰的出现时间;高温季节浇筑时可以采用搭设遮阳板等辅助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升,降低浇筑混凝土的温度。再次,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问,气温骤降时进行表面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度变化,施工中长期暴露的混凝土浇筑体表面或薄壁结构,在寒冷季节采用保温等措施。最后,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片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置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在工程实践中,混凝土桥梁产生裂缝很常见,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通过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尽可能地避免开裂或减少裂缝的数量,减少裂缝的长度和宽度,通过对裂缝的妥善处理,使裂缝不至于对结构产生危害,保证结构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路明.混凝土桥梁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山西.2007(4)
[2]岳克勤.混凝土桥梁裂缝的成因及防治建议[J]. 科技资讯.2007(7)
[3]律百军.钢筋混凝土桥梁裂缝的分析与控制[J]. 山西建筑.2007(19)
[4]鲁海潮.桥梁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探讨[J].科技.200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