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建筑学论文 > 正文

论广东地域建筑浅析(第2页)

本文共计278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1 骑楼--店屋式开放住宅

  店屋式住宅是指商业功能与居住功能融为一体的建筑类型,其在古代就有存在,如宋代的"檐廊式"店铺。到近代海外文化的涌进,形成中外合壁的骑楼建筑。

  骑楼是在楼房前跨人行道而建,在街道边相贯通,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人们在长廊下进行商贸活动,可不受风雨日晒影响。这既适应了广东多雨湿热的气候条件,又使人与商业空间的接触更为直接方便,并使城市商业与空间相融合,使街道尺度更为宜人,创造了广东城镇独特的商业街区风貌。居住与商业的结合,导致了私密空间的局部开放,创造了较为亲和的人文环境,使购物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3.2 碉楼和土楼--防御式封闭住宅

  在广东地区存在的防御封闭住宅最为典型的是碉楼,是侨乡地区的传统民居。碉楼形式自古就有,但将防御和居住两种功能结合的碉楼主要出现于近代。

  其产生的的原因是,海外侨居者为家乡带来了先进的科技文化和大量的资金,一是使侨乡人民日益富裕,二是民国初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洪水泛滥,碉楼应运而生。

  碉楼的平面多为方形,基本格局由传统三间两廊形式发展而来,底层为储藏室和厨房二楼住人,顶层由年轻人居住兼做守卫。

  其次,是土楼,其存在于客家聚落地区。从形式上看,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其形式上的围合性和独立性,便产生了很强的排外性和防御性。

4.结语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技术在更新, 无可否认的是, 现代建筑创作越来越受新材料、新技术的影响, 建筑师们对于现代技术的驾驭能力,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建筑创作的能力。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地域建筑面临着新的困境。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建筑的角度上看,也是一方水土成就一方建筑。建筑不仅是一种提供给人居住的空间,尤其是在地域建筑中体现的是一方建筑文化传统。通过它传承的是一种地域文化,其是与前后(历史发展)、左右(与社会发展同步)、上下(适应自然条件)相关因素的综合把握与适宜的应对。因而,我们要挖掘地域建筑的价值,并着实实现地域建筑的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林琳. 港澳与珠三角地域骑楼--广东骑楼[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2] 凌世穗. 走向开放的地狱建筑[J]. 建筑学报, 2002. (9).

  [3] 蒋伯宁. 对地域建筑的思与行[J]. 建筑与环境, 2007. (1).

  [4] 王芳, 等. 传承文脉、地域特色与建筑创新[J]. 华中建筑, 2006. (1 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