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7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四、总结

  以“凸显行业需求”为突破口,不同高校、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又是各不相同的。同一所高校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将学生的创造力扼杀在摇篮里。为此,培养电子类应用型人才任重而道远,需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董云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5:50-54.

  [2]古天龙,景新幸,郭庆,等.本科院校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基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类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区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1:107-110.

  [3]王莹玥.中美高等工程教育之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比较-以哈工大和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为例[J].亚太教育,2016,10:116-116.

  [4]王一珉,郑秀英,张静,等.我国行业特色多科性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10,12:42-44.

  [5]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6]李高清.应用电子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20:52-53.

  [7]王琼芳.一种厚基础、宽口径的工科本科生培养模式研究[J].广东科技,2015,16:89-90.

  [8]肖强华,宁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3):72-73.

  [9]王夏冰,胡国军,冯方,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构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10:90-92.

  [10]刘琦,殷志坚.普通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职业技能“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教论坛,2015,33:83-8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