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参考文献 > 正文

“作者-出版年制”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本文共计674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作者-出版年制”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过程之中对于所涉及到的所有文献资料的总结与概括,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作者-出版年制”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欢迎阅读参考。

  根据国家标准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在论文中的引用处以圆括号内加作者,年代即(作者,年代,字体字号与正文同)的方式表示,集体著者著述的文献可标注机关团体名称。可按国际惯例,英文文献用作者姓氏和发表年份加上圆括号来标注,例如(Farrell,1997);中文文献用作者姓名和发表年份加上圆括号来标注,例如(张华,2000)。当文献作者有两个时,标注方式如(Sommerset and Lovekin,2000)或(张华,李平,2000)。当文献作者多于两个时,标注方式如(Sommerset et al,2000)或(李平等,2000)。如果同一作者有一个以上同一年份的文献被引用,那么在文献标注和参考文献目录中要增加一个标识符,如(1985a),(1985b)。如果论文中已经提到了作者姓名,则只需在作者姓名后面用发表年份加圆括号标注,例如“F.Modigliani(1960)指出……”。

  其参考文献的列表顺序,与正文文种相同的参考文献排列在前,其他文种(参考文献表中的各篇文献首先按文种集中,可分为中文、英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种等几部分,然后按作者字母顺序和出版年排列,中文按照作者姓氏的汉语拼音字母排序,英语姓名以姓氏字母为序)排列在后。参考文献前不得加编号。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所有[ ]是半角,其他符号是全角。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主要责任者.出版年.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起止页码.

  例:

  周振甫.1991.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B期刊文章――主要责任者.年.文献题名[J].刊名,卷(期):起止页码.

  例:

  何龄修.1998.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3:167-173.

C报纸文章――主要责任者.出版日期.文献题名[N].报纸名,(版次).

  例:谢希德.1998.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2-25(10).

D电子文献――主要责任者.发表或更新/引用日期.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

  例:

  王明亮.1998.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01]. http://www.cajcd.cn/pub/wml.txt/980810-2.html,08-16/10-04.

E各种未定型的文献――主要责任者.出版年.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

  例:

  张永禄.出版时间.唐代长安词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F专利――专利申请者.发布日期.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引用部分起止页.

  例:王兰.1998.汽车外观设计[p].中国,ZL……

G技术标准:[序号]起草责任者.发布年.标准代号.标准顺序号——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H 文献类型标识,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M――专著(含编著、译著),C――论文集(含翻译的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研究报告,S――标准,P――专利;对于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采用单字母“A”标识,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采用单字母“Z”标识(含文学作品、字典、辞海等)。

  例:

  何龄修.1998.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3:167-173.

  王兰.1998.汽车外观设计[p].中国,ZL…….

  王明亮.1998.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01]. http://www.cajcd.cn/pub/wml.txt/980810-2.html, 08-16/10-04.

  谢希德.1998.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2-25(10).

  张永禄.出版时间.唐代长安词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周振甫.1991.周易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

拓展资料

参考文献标准著录格式

  1.期刊类[J]

  【格式】[序号]作者.篇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举例】

  [1] 周融,任志国,杨尚雷,等.对新形势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实践.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6):107-109.

阅读全文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