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防卫过当(第6页)
本文共计1112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38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1)防卫目的,为保护国家、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而防卫过当,比为保护自己合法权益而防卫过当处罚应更轻[18]。
(2)过当程度,比较行为的危险程度与防卫必要的最低限度,即考虑采用其他轻微防卫手段的容易程度,防卫过当所造成的损害差距越轻微,处罚相应轻微,严重过当,处罚相对较重。
(3)罪过形式,按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间接故意等罪过形式的先后,减轻乃至免除处罚的幅度应是依法递减。
(4)权益的均衡性及其性质,比较所要侵害的权益与所要保护的权益,是否明显有失均衡,为保护重大权益而防卫过当,比为保护较小权益而防卫过当,处罚应当更轻[19]。
(5)考虑侵害者不正当程度,例如,防卫以采用重大侵害方式,所侵害的利益超出应保护的利益的正当防卫,只有其他手段相当困难的情况下,才可能认可其必然性。
总而言之,研究防卫过当是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从鼓励公民、勇于同不法侵害者作斗争的角度出发,能够提高公民与不法侵害者做斗争的积极性,对维护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
[1]高铭暄.刑法专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46
[2]陈兴良.正当防卫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298
[3]赵秉志.新刑法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67
[4]苏惠渔.刑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19-222
[5]张明楷.国家司法考试法律法规汇编.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 社,2004:137
[6]张明楷.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145
[7]陈兴良.刑法适用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598
[8]严军兴.新刑法理论.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475-478
[9]赵秉志、吴振兴.刑法学通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66
[10]齐文远.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44
[11] James B. Thayer: A Preliminary Treatise on Evidence .1898:216
[12]Kit Kinports:Evidence Engendered.1991 U. ILL. L. REV. 1991:413
[13]于志刚.刑法问题与争鸣.北京:方正出版社,2004:33
[14]梁秀慧.试论正当防卫.前沿,2006.01:23-26
[15] 5.Herman L. Trautman:Logical or Legal Relevancysa Conflict in Theory.5 VAND. L. REV. 1952:385
[16]陈立、黄永盛.刑法总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277
[17]夏建群.防卫过当的认定与定罪思考.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04:27
[18] 4. Dale A. Nance:Conditional Relevance Reinterpreted.70 B. U. REV. 1990:447
[19]杨柳.对我国正当防卫的几点思考.社会科学家,2005.s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