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农田水利建设策略论文(通用6篇)(第4页)

本文共计1535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2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实现高效化

  抢抓机遇,争取资金1.17亿元,完成了全国第二批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8580hm2,新打机井120眼,建设小型提水泵站1座,维修加固塘坝15座,2013-05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项目区基本实现了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高效化的建设目标。

  1.3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建设实现规模化

  通过全省竞争立项,分3年实施总投资1.24亿元的全国第五批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示范县项目。目前,投资2775.16万元的2013年度工程已全面完工,新打改造机井155眼,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533.33hm2,年增节水253万m3。投资2761.89万元的2014年度工程也正在实施。到2015年项目全部建成后,规模连片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19万hm2,形成较为完善的规模化灌排体系,使全市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83%,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达到74%,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达到53%。

2强化监督管理,推进科技创新

  2.1加大项目建设监管力度

  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严格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管理,按照基建程序,认真组织实施。项目开工前,委托招标公司对工程施工、监理、设备采购进行公开招标。项目实施中,由专业机构进行质量监测,派员跟踪监理,严格项目管理和质量进度控制。同时,抽调技术人员深入各项目工地全程监管,督促施工单位倒排工期,加快进度。每项工程完成后,严把竣工验收关,确保了工程建设质量。

  2.2加快农田水利科技创新

  坚持以科技为支撑,积极探索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平原井灌区采用机井灌溉射频卡控制系统,实现了灌溉的智能化和高效化;沿湖沿河提水站灌区采用供水恒压控制变频设备,运行方便,灌溉分组自如;水库塘坝灌区采用埋设钢筋混凝土管道与修筑混凝土现浇防渗渠相结合技术,既节约了投资和占地,又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推广应用了土壤墒情监测、地下水位遥测、灌溉信息自动传输等信息自动控制技术,有效提高了农田灌溉的科技水平和含量。

  2.3严格项目资金和施工安全管理

  按照基建财务管理制度,对每一项农田水利项目均设立资金专户实行报账制,由国库统一支付,确保工程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同时,严格施工安全管理,配备了安全管理人员,对每一单元工程,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确保了农田水利建设优质高效推进。

3改革管理机制,确保工程效益

  3.1深化基层水利服务体制改革

  在21个镇街挂牌设立了水利站,核定编制81人,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人员经费和公益性业务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并在1164个行政村明确村级水利员1293名。同时,成立了专业防汛抗旱供水服务队、水利设施维修队,配备技术人员189名,构建起了“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

  3.2探索建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

  注册成立了21个灌溉供水和9个饮用水协会,在部分项目村成立了用水组,配备了办公场所和管理人员,制定完善了协会章程、灌溉管理、工程维护等规章制度,建立起了农民互助式的服务组织。

  3.3创新农田水利管护模式

  先后出台了《全市水利工程管理办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明晰了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和建设管理职责,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实行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同时积极探索实践用水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维护、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灌溉供水模式,充分调动了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确保了项目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4存在问题与建议

  经过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滕州市的农田灌排条件持续改善,结合世行贷款、国土整治、标准粮田建设等多个项目的实施,全市已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39万hm2,其中井灌区低压管灌节水面积3.52万hm2,有效改善了项目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但同时应看到,由于多年投入不足,建管机制不活,全市2.08万眼机井仍有部分尚未配套,现有水库河湖引、提水工程大部分设施老化及损坏严重,225座塘坝部分老化失修、标准偏低,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不足0.65,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