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农田水利建设策略论文(通用6篇)(第2页)

本文共计1535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52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2做好整体规划,抓住重点建设

  针对农田水利建设的体制混乱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从在规划上入手,先对水利工程的整体建设方向有一个明确的把握,有了工作的方向后,才能合理地规划水利工程中的重点部分,并且在规划时要注意到工程所在地区的天气变化、区域环境等实际情况,在工程细节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农田水利建设能与当地的条件相契合,从而将水利工程项目的所有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另外针对工程项目的每个展开阶段也要设置相对应的负责部门和监察部门,使得工程开展的进度和资金的使用流向有迹可循,管理体系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不断健全和完善,从而保证农田水利建设能顺利进行。

4结语

  鉴于我国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很多体制和技术上的问题仍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妥善解决,因此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依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如何抓住有限的资源并实现农业生产的效率最大化成为了新时代背景下最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就农田水利建设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希望能够相关从业人员一些启示。

参考文献

  [1]乔娜.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425-14426,14428.

  农田水利建设策略论文 篇2

【摘要】

  高标准农田水利的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节水灌溉形式、农田质量、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优化种植结构,提高产量、产值。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改善农田生产条件,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推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保障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枣庄市台儿庄区的灌溉用水供需平衡进行分析,并对其高标准农田水利的建设提出总体规划,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水利工程论文

1引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山东省委两个一号文件精神的需要,山东省委把实现水利现代化和构建现代水网作为目前最大目标,把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作为构建现代水网的基础,摆在突出位置,这为新时期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指明了方向。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根据灌区现有灌溉格局及实际情况,把整个项目分为3个灌区:胜利渠灌区、运南灌区、南部井灌区[2]。

2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2.1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及问题

  a.长期以来,重建轻管的思想比较严重,农田水利的投入体制是制约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根本因素。b.小型水利工程多为农业基础设施,易发生抗旱防洪等水事纠纷,影响投资者的收入和农村稳定。工程建设中没有明确的建后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资金保障,造成建后无人管理,无法发挥应有效益。c.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技术素质较差,管理技术设备落后,离规范化的灌区管理相差甚远。有工程无人管,有人管无管理经费这是工程管理的最致命的弱点[3]。

  2.2灌溉用水供需平衡分析

  2.2.1现状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通过对台儿庄的用水情况进行调查,现状年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120L/(人d),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60L/(人d);牛马猪等大牲畜用水定额为40L/(头d),鸡、狗等小牲畜用水定额为20L/(只d);工业万元增加值耗水量60m3/万元。农业实际灌溉面积21万亩,平均灌水2次,灌溉定额143.4m3/亩[4]。生态与环境用水主要是城镇景观用水和绿化用水。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见表1。2.2.2农业灌溉可供水总量预测根据台儿庄区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台儿庄区规划水平年分别在P=50%、P=75%、P=90%时的水资源可供水量预测见表2.2.2.3农业灌溉用水需求预测根据台儿庄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参照相关专项规划成果,根据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制度,预测规划水平年灌溉保证率P=50%、P=75%、P=90%时的农业灌溉需水量预测。

3总体规划

  3.1规划目标

  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根据山东省确定的总体发展目标,结合本市水资源状况和土地开发潜力,合理确定全市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的比例。枣庄市规划“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为37.04万亩,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87.05%。规划到2015年枣庄市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30.17万亩,2020年年底全部完成。枣庄市“旱能浇、涝能排”面积规划汇总见表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