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谈影视作品中的方言现象(第5页)

本文共计783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2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其二,容易引发特定地区歧视。长期以来,中国的影视作品秉承了传统的“文以载道”的艺术观念,作品在传统经典艺术中确立的艺术至上的审美价值观,使中国影视作品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叙事艺术,一向强调作品的宣传教化功能,追求高雅的艺术品格。这在给予中国影视作品以丰富的文化艺术滋养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恰恰忽视了作品最大的受众,削弱了影视作品中的流行文化以及它们应有的自由、轻松的天性和审美。

  但当下热播的影视作品中,特别是情景类喜剧作品则弥补了以上提到的遗憾。然而这类作品,又往往流行用方言塑造角色,它们在使人物鲜活的同时却容易让人物走向“脸谱化”的歧途甚至引发社会问题。例如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的反面人物,无论是无赖的丐帮帮主小米、偷税漏税的怡红楼老板娘,都使用了河南方言:郭德纲在电影《落叶归根》中扮演说河南话的劫匪……把“坏人”的方言都“不约而同”地集中在特定省份,观影时固然达到了一定的喜剧效果,可在制造喜剧效果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伤害了一部分人。“心酸的微笑”不能不使人联想到一系列河南农民工在外的遭遇,以及那部著名的《河南人惹了谁?》……影视作品中的方言使用,或多或少都会激起社会河流的涟漪,由此引发了一定的社会问题,这是影视主创们所始料不及的。

  其三,方言的使用并不便于影视作品的推广。方言毕竟有地域的局限性,影视作品被人们称为“第九门艺术形式”,但它的影响力却远远超出了其他的前八门艺术,这其中视听功能功不可没。但如果影视作品中使用大量方言并且达到依赖字幕才能让人看懂,那么它的艺术性就会大打折扣,让人犹如倒回默片时代;同时如果依赖方言的喜剧功能,那么演员的表演能力、编剧的创作能力也会被掩盖,甚至下滑,而且常此以往,观众的新鲜感会降低,最终导致审美疲劳;如果依赖方言来增强作品的地域性、真实感和亲和力,展现作品的个性和独特魅力,那么艺术创作就彻头彻尾地误入了“歧途”,更没有什么前途可言了。

  总之,方言是一种表达形式上的丰富,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创作观念的多元化。方言的使用使得影视作品更具有个性化色彩,也为银屏上影视作品中的角色创造出了亲密和距离,特定社会群体的现实生活表达着不同的文化特性及政治信仰。但是方言并不是一剂“特效药”,方言影视作品的地域局限性是我们所不能逃避的现实。影视方言是当代中国影视作品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色组成部分。所以,方言的使用只有充分尊重受众的选择,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