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第2页)

本文共计4031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基于预防性养护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标准

  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都无法显著提高原有沥青路面的结构强度,并且当路面结构强度不能满足要求,只能通过矫正性养护措施对路面进行维修。行驶质量也可以作为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控制指标。

  文章在对国内外路面性能指标评价规范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标准中的评价指标标准进行研究,最终提出体系中各性能指标的预防性养护评价的标准。

  3.1 控制指标

  基于预防性养护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标准的控制指标包括路面结构强度和行驶质量。只有当控制指标满足要求时,才可以采用预防性养护措施对路面进行养护,当控制指标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其它方式进行维修。

  (1)路面结构强度

  根据预防性养护的定义,预防性养护仅适用于路面出现裂缝、轻微车辙、松散(老化)、抗滑性能低下等表面功能性病害。因此当路面结构强度低下,出现结构性病害后,不适于进行预防性养护。路面结构强度良好是进行预防性养护的前提条件,只有路面的结构强度系数PSSI满足评价标准,才能进行预防性养护,否则应采用其它的维修方式。

  (2)路面行驶质量

  路面行驶质量是否满足要求是进行预防性养护的前提条件,其主要与平整度有关。并且预防性养护措施只对路面表面病害具有一定处治效果,不能大幅提高路面的行驶质量。

  采用行驶质量指数RQI来评价路面行驶质量。我国现行交通部颁布的《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J073-2007)中规定的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行驶质量分为优、良、中、次、差五个质量等级,参照规定,路面行驶质量指标采用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进行表示,当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大于2.9,即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大于85时,才可以进行预防性养护。

  3.2 触发指标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标准的触发指标包括车辙深度、裂缝率、路面损坏和抗滑性能四个指标,当控制指标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四个指标中的任一指标达到预防性养护评价标准的要求时,应该进行预防性养护。

  (1)车辙深度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将车辙评价计入路面损坏,即不管深度如何,均以长度乘以0.4计入路面损坏面积,可以将车辙深度作为一个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评价指标。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规定,轮迹处深度大于10mm的纵向带状凹槽才称为车辙;车辙深度在10~15mm之间为轻度车辙,车辙深度大于15mm为重度车辙。可以将车辙深度RD作为车辙评价指标,以15mm作为预防性养护的触发值,即当车辙深度大于15mm时应进行预防性养护[4]。

  (2)裂缝率

  沥青路面早期极易出现裂缝,一旦出现裂缝,它会逐渐扩展,由微小的短裂缝发展成宽度较大的长裂缝,甚至局部还会出现龟裂。对于路面整体而言,裂缝发展的密度也就是裂缝率可以更加直观的显示裂缝的发展情况,更加凸显了裂缝对路面早期性能的影响。因此,将裂缝率即沥青路面纵向裂缝、横裂缝的面积(裂缝长度×0.2m)与龟裂面积之和占所调查路面面积的百分比,作为沥青路面性能评价的触发指标。

  (3)路面损坏

  路面损坏就是指发生在道路表面的松散、坑槽、麻面、贫油和路面修补不良等非结构性病害(不包括纵缝、横缝和网裂)。目前,我国许多高速公路通车后短时间内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路面损坏。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是造成路面损坏的原因主要,另外养护不及时也会进一步使得路面损坏程度恶化。介于此,必须准确调查路面损坏,针对损坏及时采取适当的预防性养护措施。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与应用》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确定了CR′(除裂缝和车辙的破损面积)的预防性养护区间为0.056%~0.525%[5]。

  文章以路面损坏率作为路面损坏的评价指标,将0.06%确定为预防性养护的触发指标值,即当路面损坏率大于0.06%时应进行预防性养护。

  (4)抗滑性能

  随着沥青老化和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路表集料表面的沥青膜逐渐脱落、散失,暴露的集料在车辆轮胎的长期摩擦作用下逐渐失去棱角,造成沥青路面抗滑能力下降。

  我国《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规定路面抗滑性能用路面抗滑性能指数SRI评价,SRI可以分为优良中次差五个质量等级。各评定等级对应的抗滑性能指数如表3.4所示,当抗滑性能指数评定值小于80,路面横向力系数小于40,质量等级评定为中及中以下时,应对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