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论文(第20页)
本文共计427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创新项目的实践
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旨在通过该训练计划的实施,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能力训练,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经营人才。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公共事业管理一个本科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创新训练计划依据大连理工大学创新教育工作相关意见展开,训练计划分为国家、省和校三个级别。本科生个人或团队(最多3人)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的设计、研究条件准备、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和成果交流等工作。
1.选题阶段
每年11月份,学校组织教师提出创新项目课题指南,由学生进行组队自由选择题目进行申报,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联合申报,并由一名教师负责指导、监督和管理。对于学生申报的项目,初步确定为校级项目进行展开研究。如果能够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与大学生创新项目相结合,可以使得指导教师更容易出题,也能使得学生选到其感兴趣的题目。
2.研究阶段
项目批准立项后实行月报制,即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的进展及时填写记录册,同时完成创新项目管理平台上的.过程记录,指导教师定期填写指导意见。此外,在每年3月份,课题组需要进行开题报告,各单位组织专家进行答辩评审,推荐校级以上项目,对开题未通过的项目取消立项资格。以公共管理学科的创新项目为例,在3~6月份期间指导教师会与学生进行定期交流,指导学生对课题的相关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并进行课题设计;在7~8月份暑假期间,指导教师会组织学生进行调研,收集数据进行论证;在9~10月份,对数据进行整理,并准备中期检查报告;在11月份至寒假期间,学生对项目报告进行撰写,并整理出可发表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计划的设定与教师科研课题的研究计划具有契合性。
3.报告撰写与结题验收
在项目开展后的次年3月份进行结题答辩。在研究报告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会全程指导学生对报告的撰写,因为公共管理学科的研究报告具有管理学研究的规范性,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理论模型构建、研究方法、实证检验、结论与讨论等内容。对于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师而言,其均有自己的科研课题,在上课之余会花很多精力来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因而有助于学生规范性的完成课题,有助于教师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为使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取得更好的效果,有效途径是将其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使得创新项目在选题、研究过程和结题三个阶段均能得到教师的高效指导,从而提升其创新实践能力,并且也对教师的科研项目产生积极作用,实现教师与学生双赢的局面。
公共管理论文(第20页) 14
摘要:高职院校在国家高等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学生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近两年高职院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做好公共管理工作,为学校各项事务有序开展发挥自己的作用。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担,同时也起到了在大众中普及高等教育的作用,它能够使很多与大学失之交臂的学生得到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为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很多青少年因为在高职院校学习,无论是思想道德修养还是专业知识修养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从而使国民素质从整体上得到提升。高职院校重视专业技术和技能,为各行各业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年来,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发展越来越重视,随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普及,报考高职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使高职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新形势下如何使高职学校的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和达标的标准,使学校里的教职员与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工作学习,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学生拥有舒心的学习环境,是作为学校管理者不容推卸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作为管理者一直想要努力实现的目标。
传统的课堂模式中强调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近年来西方教育界的普遍观点也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对于学校管理层来说,这一理念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启发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基本原则,重视发展教职工与学生在学校里的主动性,对学校的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所谓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价值目标,这一理念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与重视。学校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我们在校园里开展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必须将学生作为各种活动开展的主体,一切活动为学生服务,以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作为学校管理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要调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支持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使教师的主动性得到发挥,为更好的展开课堂教学而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