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公共管理论文(第15页)

本文共计427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3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1世纪,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论公共图书馆的资源结构、服务方式还是服务理念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要适应这些变化,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有相应的人力资源保障。在公共图书馆构成的众多要素中,主体是人,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因素。也就是说,优秀的人员是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专业技术人员是中坚力量,图书馆人员素质优劣决定着图书馆工作质量、服务水平的提高。加强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利用好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激发其巨大潜能,使公共图书馆充分发挥其职能,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公共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是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结合公共图书馆实际工作内容,综合运用相关知识理论,对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整体进行规划、管理、选拔录用、考核激励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过程。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开发人的潜能,提高收集、加工和传递知识的能力,增强知识创新能力,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达到凝聚人的合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人力资源,释放每个员工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宗旨。现代的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从整体上系统地对人员进行开发、使用。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力图使这种资源不断增值。强调人力资源在公共图书馆工作中应有的配合,侧重公共图书馆人员自身的完善、发展。

二、新形势下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

  (一)现代技术发展使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核心。时代发展提高了人力资源在生产中的地位,使劳动者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公共图书馆的馆员在工作中的地位迅速上升。无论是知识的创新,还是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馆员的劳动再次超越资本成为图书馆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必须突破传统的模式,才能构建新的激励机制,保持图书馆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二)现代技术的应用使公共图书馆工作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由于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公共图书馆工作将更多地围绕网络及现代化的手段来完成。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馆员的行为将变得更加重要,工作环境将更加开放、更具敏感性和挑战性,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化。

  (三)新形势给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赋予新的内涵。新形势给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内容又赋予新的内涵,即对馆员进一步开发和满足自身的需要,以使他们能够有效地完成工作。当一位馆员的工作完成情况没有达到他所应当达到的水平时,绩效和薪酬系统就寻求改善他们的绩效的途径。作为一个有效的公共图书馆绩效和薪酬管理系统,其目的是将馆员的活动与公共图书馆总体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并且为公共图书馆对馆员所做出的管理决策提供有效而有用的信息,同时还要向馆员提出有用的开发反馈,最终使馆员发展、部门发展和公共图书馆发展能够三位一体。

三、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途径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科学合理地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文明的基本标志,公共图书馆管理者要更新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管理者应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将图书馆员放在第一位。把人视为公共图书馆诸多资源中的“第一资源”,以人的特长、能力、心理、兴趣等综合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要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图书馆人的成长和价值,使馆员能够充分的发挥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业绩,为公共图书馆实现其社会价值做出最大的贡献。要善于学会尊重人才、留住人才、保护人才,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环境和科学的用人机制,使公共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新格局的需要。要注重分析图书馆的自身状况,按照图书馆发展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合理地配置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建立与其相匹配的人才资源队伍,使调整后的公共图书馆能够逐渐满足社会越来越高的需求;另一方面,注意调整图书馆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并且在人力资源的职称结构中各个部分所占比例合理妥当,以及适度调整人员的男女比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