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探索论文(第3页)
本文共计425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歌唱中的音乐想象。音乐想象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与感知觉、意象、联想、思维、情感及意志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种主观积极的心理活动。歌唱者在演唱一首歌时首先是在头脑中把歌声和具体音调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清晰明确的意象,通过思想上预想的活动获得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连续贯穿的表情。
(二)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歌唱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
1.消除歌唱中的技术障碍与心理障碍。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任何活动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心理活动直接关系到人的实践和行为能力。歌唱技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对于技巧而言,有人经过几年的大量、刻苦的练习能运用自如,而有些人虽然经过大量的练习却无法解决声乐技术上的难点。这些难点之所以不能消除,笔者认为,心理上的障碍是主要原因,它导致在练习中调节失控,进而出现技术问题。
2.培养良好的歌唱。一是日常技术训练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使发声器官各部分肌肉都处在平衡协调的积极状态,日常技术训练时要心情平静、精神集中,要把平时练唱当成最愉快、最舒心的事情,内心充满自信,不被技术方法所吓倒,充分相信自己,切记在练习中要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二是登台演出的心理状态。对于歌唱者来说,初次登台大多是在台下唱得不错,一上台就大打折扣,手脚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本来很熟练的曲目却出现“卡壳”。这种情况就是我们常说的“怯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怯场”并不是普通意义所说的上台紧张,而是指一种极度紧张的病态,如不及早纠正将会产生很严重的负面结果。解决办法首先技术要过关,要想在台上有充分的自信,台下必须把自己的技术练得有相当水准,只有掌握了较为精湛的歌唱技艺,才会在台上镇定自如,获得预期的演出效果。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演出态度,有些人在演出前个人思想杂念太多,总是处在患得患失的情绪之中。要教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歌唱态度,消除自卑感,消除患得患失的思想,正确地认识自我,从自我中解脱出来,保持心情愉快,松弛神经,去除恐惧,这样才能获得一个良好的演出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