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范文(第2页)

本文共计409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二、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热爱学生不仅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而且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条件。教师作为负有社会重托的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能不对学生提出一定的要求,但是这种要求如果失去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关心和热爱这些条件,就往往不能为学生很好地接受和理解。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曾这样说过:“教师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又要对学生心灵滋长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这种结果的真谛就是对学生的关心。也只有这种关心才能如水载舟,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很难驾驭的小舟。没有这种关心,小舟就会搁浅,你用任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他的话给我们提示: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对做好教育工作十分重要。 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热爱学生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它的这一作用有两方面极为明显,首先可以为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铺设良好的感情“通道”,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已关心爱护,会更“倾心”于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会带来师生关系的和谐,心理相融,情感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伴随这样的气氛,各种教育影响就会如涓涓溪流进入学生的心田,各种教育因此就会发生作用。这是有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奥妙所在。反之,任何教育都可能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其次教师热爱学生这种态度和行为,本身对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陶冶作用。在关系和谐,心理相融,感情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的气氛中,师生间不仅相互尊重信任,同时还常常伴随相互学习的行为,教学相长能得到最明显的体现。从教师这方面来说,他除了从学生那里有各种所得外,他自身的许多良好言行也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感情陶冶、人格陶冶等,教师热爱学生这种态度和行为就能对学生为人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学生在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关心、热爱中,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爱的温暖,而且能感受到人格的真善美所在。使他们从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中体验到如何待人,如何为人,懂得真诚与合作的价值,感受到人世间生活的美好,从而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真诚助人的品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许多教育家都强调,教师只有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才能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情感和品德。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没有教师对儿童的爱的阳光,学生就会混成模糊不清的一团。”说明了这种态度和行为对于育人多么重要。

  (二)、热爱学生有利于增强学生从事各种学习的动力。现代教育极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动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不可能,就不会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学习动力来自何方?教育专家们已有了明确的回答,如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表扬、奖励等,还有教师对学生的热情期待也是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来源。它能有效推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进步。 在教育中,教师是肩负社会重托来进行工作的,所以在教师爱学生的这种态度和行为中,也必然含有对学生发展的良好期待.如对学生德智体发展的期待,对学生现在良好言行的期待,对学生未来良好成就和作为的期待等等,这种期待伴随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关心爱护的实际言行,也会不知不觉传递给学生。当学生感受到这种期待,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真情关切,并且知道教师希望他怎样学习、怎样活动、怎样做人的时候,其内心往往产生一股很强的动力。这种动力能源就来自教师的期待。

  (三)、热爱学生有利于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状态,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想象、认知、记忆活动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愉快的心境相伴随。能够有力地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如何创造一个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就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如何是形成良好学习氛围的关键因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态度和蔼可亲、善于鼓励、言行经常体现出对于学生的尊重和关心,进而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反之则会带来情绪上的紧张,造成内心烦躁、恐惧、学习效果就不会好。 综上所述,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教育的过程是师生感情互相影响,互相交流的过程。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深深的爱,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建立起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到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好的时候,就会由尊敬教师、到对教师产生感情,并转化为乐于听从和接受教师讲的道理,努力把教师的要求化为自己的行动。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甚至随意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感,形成“逆反心理”。爱生之心,师皆有之,然而差别在于是爱几个得意门生,还是爱全班学生。学生性格、品行、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各式各样,教师应一视同仁,平等待人,热心关怀,不应因某一点而偏袒或讨厌某一个学生,也不能因学生“难管”,班级“乱”而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因为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爱护和正确的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主要的、优秀的素质之一。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则是教师情感生活的重要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总是与热爱自己的事业,发展自己的专业和热爱人才,欣慰事业后继有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因此教师热爱学生的情感基础,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巨大动力,也是激发教师忘我劳动的力量源泉。反过来,学生成才又是给教师最大欣慰和满足,能激励教师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干劲投身于教育事业。教师这种崇高的热爱学生的情感,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来源于职业道德的熏陶和良好的个性、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振奋着教师也鼓舞着学生。教师不仅要兢兢业业地努力完成教育工作,以期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又要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