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电影理智与情感中的反讽(第2页)

本文共计459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亲爱的,亲爱的!”玛丽安激动地说:“当我不再为你感到惋惜,当我们学会感触另一个家所带来的温暖!哦,我幸福的家园,你知道我现在看着你有多么的痛苦吗?也许我将不再看到你更多的风景,还有你们,熟悉的树木!但你会依然如因,不会因我们搬走而有叶的腐烂,也不会停止树枝的摆动……”通过这种激增的演绎,似乎将观众们带到了18世纪末的感伤主义影片中。

  (二)情感的反讽

  影片中,在玛丽安看来,爱德华对诗歌、绘画等艺术完全没有造诣,他虽然和善,但并不热情,这就是玛丽安对姐姐的情侣爱德华的评价,她的理由和证据是爱德华缺乏火一般的眼睛,不够热情,而她的这些判断仅仅是凭借于自己的感觉,正如她认为应该为枯叶而落泪一样。

  在这里,观众们可以看出玛丽安并不知道怎样去真正认识一个人,正如她对布上校最初的印象,她十分关心他的年龄与外表,并断言自己绝对不会嫁给这样一个像自己父亲的男人,如果他要和她在一起,那么他必须永远有活力,比她要长寿才可以。

  在这里影片体现了玛丽安的荒谬想法,而且玛丽安看到布上校由于阴天而有可能诱发风湿而将他看成有衰老症,而且由布上校提到的一件法兰绒背心却让玛丽安联想到疼痛、痉挛、风湿以及老年体弱人所患的种种病症。

  更认为到了35岁就不应该还想着要结婚的问题。

  而在影片的结尾,浪漫主义思想的玛丽安却最终幸福嫁给了布上校,这对于观众和玛丽安来说,不仅是出乎意料的,同时也是讽刺的。

  然而,玛丽安之前遇见了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但是结果并不与她想象的一致。

  在她看来,卫乐比正是她所想要的一切,卫乐比的第一次出现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两人在山坡的雨中一见钟情。

  玛丽安与卫乐比相遇的那一幕演绎得无比浪漫,完全是“哥特式”浪漫主义描绘。

  影片却非常明显反讽了是谁在这样一个看似浪漫的邂逅中迷失了自我,对玛丽安进行了间接的反讽。

  在影片中,玛丽安与卫乐比的兴趣相投,同样热爱读书,热爱舞蹈与音乐。

  卫乐比的一切都对玛丽安有着致命的吸引,使玛丽安深深陷入在浪漫的爱情之中。

  影片到这里的时候,观众都会认为玛丽安与卫乐比会有一个美满的结局。

  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被观众们看好的一段恋情却出乎意料瓦解了。

  因为,如此英俊而又热情的年轻人,居然弃玛丽安而去,与一个有钱的女人结婚了,甚至他还曾经玷污了上校一直照顾的女孩。

  而被卫乐比抛弃与布上校结婚的玛丽安成功给观众带来了戏剧的惊喜。

  对于认知一个人的素质,玛丽安只关注人的外表,不过一个人的爱好与品位是非常容易伪装的。

  玛丽安将外貌与内在混淆,因此她不成熟的判断使她必须接受卫乐比给她带来的残忍。

  影片借助于卫乐比的前后行为,对玛丽安做出了一个惊人的、深沉的双重讽刺:一个是关于布上校,玛丽安断言她才不会嫁给布上校;一个是关于卫乐比,玛丽安想象着卫乐比正是她所寻找的另一半,但是他却抛弃了她。

  这两种结果都恰恰与玛丽安之前的想法相反。

  观众们或者都会被卫乐比吸引,不过当清醒之后,明白婚姻应该是一件理性而又现实的事情,对方应该根据个人的质量进行选择。

  影片中玛丽安的不成熟、过度敏感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动演绎,将玛丽安对选丈夫的标准完全说服了观众。

  二、《理智与情感》语言行为中体现的反讽

  影片《理智与情感》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涉及的多是参观、散步、聚餐和跳舞等,在这些社会活动中大部分都是在讲话。

  轻松优雅的对话可以体现出不同的人物个性。

  影片运用了高超的技术,赋予了人物对话诙谐的讽刺与戏剧,它完美掌握了这个困难的艺术,不向观众们直接展示真正的意图,而是把它们放在观众的眼前,让观众去体会。

  影片故事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影片中的人物都是统治阶级,在这个礼貌的社会中,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出现过责怪或者冒犯别人的话语。

  因此他们通常会使用间接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