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15篇(第12页)
本文共计4584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3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4.5地域特色充分显现,提高景区吸引力
发展中国家农业生态旅游发展可通过地域特色的发掘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得以实现,突显地域特色可以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旅游设施可结合地方特色进行建设,旅游形式可融合民族风格进行规划,旅游内容可突显独特农业景观进行讲解。随着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旅游产品作为旅游的辅助产业应运而生,在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上要结合地域特色,在设计上彰显地域文化内涵,突出环保性、艺术性、实用性、品牌及便于携带等特点,从而增强景区吸引力,为农业生态旅游带来生机,促进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李长荣.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袁京平.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业[M].北京:中国商贸出版社,2003.
[4]郑铁.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5]方士明.国际旅游信息系统概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6]曾坤生.生态旅游消费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J].改革与战略,1997(4):15-16.
[7]彭希喜.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国际市场,1998,18(3):38-40.
[8]佟敏.浅谈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J].美中经济评论,2005,40(3):51-52.
[9]张蓓,万俊毅,文晓巍.国外农业旅游的模式比较与经验借鉴[J].农业经济问题,2011(5):102-103.
[10]吴德慧.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经验研究[J].世界农业,2012(4):23-24.
[11]凌虹,吴长年,王鹏.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业开发[J].农村生态环境,1999,15(3):28-29.
旅游可持续发展论文7
1户外广告发展背景
四川旅游业有着巨大的生态优势和前景,2008年地震后旅游业受创,政府和社会各行企业对我省旅游业的户外广告宣传投入了较大的资金和扶持力度。由于现有旅游景区的户外广告设计形式仍然存在生硬、呆板、雷同、缺乏新意,不能较为准确地凸显川内本土旅游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纵观国外户外广告设计,早在20世纪末期就出现了新兴的户外广告技术与设计手法。而中国景区户外广告受到国情、地域等条件的制约和局限,导致设计传统守旧,缺乏立体感和动态感。综上所述,国内旅游产业的户外广告大部分停滞在传统的表现形式上,缺乏体现旅游景区景点特色的广告形式。本论文创新点在于将旅游产业中的户外平面广告,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将传统的户外广告结合旅游景区、景点自身地理特色和环境因素,达到“借景”和“造景”的目的,突破传统户外广告的“同质化”“、平面化”,达到户外广告的“多元化”、“立体化”效果,起到最大力度的宣传功效,能够真正发挥户外平面媒介的传播优势。川内旅游业中的户外立柱、看牌广告,其创新性设计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指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将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进行结合,突破平面的局限性,达到立体式、全方位诉求。延伸设计作品的语言表现力和传播效果,形成快速认知。户外平面广告具有视觉冲击力强、面积大、位置高、阅读强迫性好、受众广泛、地域性强等特点,一直为商家所青睐。研究户外广告的创新性设计,寻找更加具有表现力、感染力和传播力的表现手段,是时代赋予广告从业人员的任务。
2浅析户外广告新模式
从川内旅游产业中户外广告(立柱广告、看牌广告)的环境和地理特点出发,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重塑传统的户外广告,结合旅游景区、景点的自身地理特色和环境因素(“借景”和“造景”),突破传统户外广告的“同质化”“、平面化”,起到户外广告的“多元化”“、立体化”等效果,起到最大限度的宣传功效,能够真正发挥户外平面媒介的传播优势。此课题弥补现有旅游产业中平面广告对旅游宣传的劣势和不足,树立具有四川本土特色旅游的整体形象。同时,此课题的研究对强化和塑造四川旅游整体形象,提升我省文化软实力,宣传旅游品牌等方面也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向和依据。通过对旅游广告设计的统一性及特色性的规范建设进行监控,提升川内旅游广告的软实力和品质感。其实用性和指导性可以避免当下户外广告出现的二种弊端:一是旅游景区、景点、路线的户外广告“同质化”,即广告设计形式单一,广告中的视觉元素雷同和重复。二是旅游景区、景点、路线的户外广告“平面化”,设计的材料、工艺、技术停留在印刷、喷绘的基础上,广告缺乏立体多元的效果,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