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教学问题及对策(第2页)
本文共计2743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2)加强体育舞蹈用语和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体育舞蹈是以身体的手、脚、中段、表情、姿态等为表现形式来表达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舞蹈艺术。体育舞蹈作为一种西方的舶来品,如果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只是模仿是远远不够的。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而这种语言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可以是专业性语言、感觉性语言、简单性语言、形象性语言、直观性语言等等。体育舞蹈教师在教学中,在教学方法和用语上容易形成一种教学惯性和定式思维。运用相同的比喻来进行教学,举出的例子有的过去幼稚和浅显,反之有得过于思维化。如果在运用对象上没有区分,势必会影响到上课的效率,影响到动作的分解和讲解。
3)从肌肉运动的角度重新审视体育舞蹈动作教学。体育舞蹈老师要善于运用舞蹈动作解剖学对肌肉与体育舞蹈动作之间的关系进行解剖。在二者结合进行研究时,一定要注意体育舞蹈独特的身体律动性。比如,体育舞蹈中伦巴的原地律动,在学生学习之初,体育舞蹈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清楚的明白,手的运动轨迹是因为身体中段的对抗而产生的,手上的动作是身体对抗的结果,是身体对抗的延伸。教学的同步性一定要紧密,不能将本来是联系在一起的动作拆开来过于练习,这样会导致学生在动作连贯性上产生障碍。
4)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有一种叫做“教师期望效应”的效应,也就是罗森塔尔效应,也可以叫“皮格马利翁效应”。顾名思义,就是给学生以期望,使学生得以进步。体育舞蹈老师除了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跟进,在课堂之外也要进行适当的干预。通过心理层面的渗透,从而达到体育舞蹈教育和学习的科学化、高效化、持久化。体育舞蹈教学从表面上看是动作与音乐的结合与展现,但其实质是身体肌肉运动协调发展与美相结合的集中体现。当前的体育舞蹈教学一定要重视其肌肉运动的内在联系性。体育舞蹈老师要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和总结。才能推动体育舞蹈教学科学的、健康的发展。(作者单位:内江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1]于春艳.浅析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黄河之声,2012(15):72-73.
[2]高晓芳.我国大众健美操运动的民俗化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15,10:34-38.
[3]韩曾斌.体育舞蹈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4,29:1+3.
[4]刘华.试析提升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4,36:108-109.
[5]盛昌繁.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运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2:104-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