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论当今研究生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教育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93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一直以来,我国研究生培养一直定位于培养高校教师和科研人才,评价也是服务于这一定位。随着我国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接受完大学教育后选择读研,近几年来,研究生人数急剧增加。但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却没有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直接导致我国现行研究生评价重理论水平、轻实践能力,重学术能力、轻综合应用能力,重整齐划一的标准、轻个性发展,缺乏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导致了一种严重的“供需矛盾”现象。 3.我国学校评价传统的影响

  一方面,在我国传统各级学校教育活动中,都强调将学校内部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作为学生升学、评奖等的依据。研究生教育也是如此,在对学生评价时,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忽视已经具有完全自我意识及一定价值判断的研究生主体的自我评价。另一方面,我国学校现行的评价体制基本上都是严进宽出的原则,不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研究生教育方面,相比美国研究生的高入学率,其取得学位的只占在读研究生的三分之一,而我国现行的评价体制则出现了近乎零淘汰的现象。

三、解决研究生评价存在问题的对策

  在分析当前我国研究生评价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之上,提出以下几点解决研究生评价存在问题的对策。

  1.从多个角度制定研究生评价标准

  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根据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和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进行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的评价。这一方面是指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开展不同的评价。比如,对学术型研究生的评价,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应能有效地衡量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技巧,了解研究生的能力、综合科研管理能力、研究生个人综合素质。对以面向职业或实际应用为主的应用型人才的评价,所制定的评价标准要能有效地衡量研究生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能力、专业的实践能力等。另一方面,是指对不同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应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对自然科学类学生的评价应不同于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的评价,自然科学更强调实证研究,注重用事实、数据来说话,因此,其评价指标体系应体现出专业内在特点的本质取向。

  2.注重研究生评价的全面性

  作为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必须要做好全面的质量控制,体现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注重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主要是针对目前对研究生的评价注重学术评价相对忽视实践能力评价而言。研究生作为高级专门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为开阔的视野,应对本专业领域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但是作为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大体的气氛上应注重制造严谨、踏实的研究风气,引导学生更加理性地看待学术成果对研究生的意义。除此之外要结合具体情况,重点评价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强的个体应当是适应社会生活、能解决基本实际问题、能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实践和促进自我发展的人。因此,研究生评价要根据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3.丰富研究生评价方式

  在选择和使用评价方法时,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特点,合理选用不同的方法,提倡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方法,力求获取评价对象的全面信息。突破长期以来研究生评价过分注重显性知识,忽略对隐性知识的考查的现象。研究生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情况和学习的结果,更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加大对隐藏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使用的隐性知识的评价。研究生学习中很多内容是很难量化的,因此,不宜量化的若强行去量化,只能离科学更远,学生的活力就会在这种僵化的评价中被忽略。这就需要定性评价,着重深入学生的隐性知识与潜意识,力图全面充分地描述和揭示评价对象的特质。

  4.多元化研究生评价主体

  研究生的评价主体应是多元化的、全方位的,但是当前的研究生评价过于注重培养单位教学管理部门的课程性的评价,相对忽视了社会、研究生的导师及研究生个体的评价。研究生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因此,社会用人单位对研究生质量最有直接发言权,他们应该作为研究生评价中重要的主体。社会评价主要在研究生参与社会实习或社会实践中进行,主要评价研究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方作为研究生培养主体,直接参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因此应该作为最客观和权威的研究生评价主体。导师平时与研究生接触最多,相对对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参加社会活动情况、心理素质等方面有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因此,在研究生评价中要逐步加强导师的作用。最后,研究生的自我评价作为评价主体里最后一个环节,通过接受社会、培养单位、导师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在有关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和社会要求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自我改进的方面和成长发展方向,实现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四个方面评价主体共同作用,将有利于形成更为完善和合理的研究生评价,从而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更有效的保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