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艺术形式招贴设计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378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5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招贴中的版画艺术形式及表现
1、招贴中的凸版版画艺术形式及表现
凸版画是最古老的印刷术之一,原理也较为简单,就是将不需要印刷的地方用刀刻去,并将油墨上于刻制后平板上凸起处,并转印到纸张上即可。其中,手工雕刻的木刻版画是最为常见的凸版。这项起源于中国的古老技艺通过伊斯兰传遍欧亚,并随着十五世纪造纸的工业化发展,使得雕版印刷作为一种独特的视觉成像语言,承载着传达各种信息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凸版版画常会选择有肌理表面的材质进行印刷,如衣服、地砖或其他具有特殊纹理的表面。这种创新也是招贴设计的本质要求,肌理效果是招贴设计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视觉艺术语言。肌理效果作为美的要素之一,本身就具有一种强烈的视觉性,这一点在版画和招贴创作设计中被高度重视,也成为两种艺术形式的重要纽带。版画招贴的制作主要因其创意主题及风格的不同选择不同种类的木板,实际上,除了木板板材之外,几乎所有不同性质的媒介都会为设计师带来创作的灵感,如橡胶、塑料、复合材料,甚至包括人的`指纹,这些材质具有光滑、柔软以及特有的肌理等特性而更加利于即兴创意。
2、制版与招贴风格
首先从现代招贴的发展与制作来看,与版画的历史是有重叠的一段经历,20世纪20年代招贴作品多以绘画为主,这一阶段的招贴经历了从黑白到彩色的转变,这个时期很多的招贴设计工作都是由版画艺术家来完成。版画家将自己对艺术的感悟体现在招贴作品当中,在国内外出现了一大批经典的黑白版画招贴作品,这些作品既展现了版画的艺术魅力又承载了招贴的传达功能及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
(1)
以黑白块面表现的版画招贴艺术语言作为版画招贴,在版面的刻制上以两种方式比较多见,一是阴刻,在黑底上刻白纹;一是阳刻,在白底上留黑线。一般来说,刻制白线较为简单便利,所以这种方法刻制的招贴版画比较多见。黑白作为最单纯的色系,具有宽容的特点而荣登极度色彩境界。黑白对比色本是木版画表达大千物象常用的视觉语言,渐渐受到众多平面设计师的青睐。黑白块面的静谧、简洁、单纯也是招贴设计大师冈特兰堡极力主张的设计创作理念。他的招贴作品多以块面表现为设计基调,形成了独特的设计风格。
(2)
以线条表现的版画招贴艺术语言表现“黑线”要更困难一些,在制版的时候既要考虑造型又要模仿手绘的效果,这就要小心谨慎地对待线条两边的刀法处理,并且要将线条外侧的区域铲平。具有代表性的版画招贴作品《怒吼吧,中国》,是20世纪30年代反帝救亡热潮中的经典力作。作品采用阳刻技法,表现一个被蒙住耳目,紧紧捆绑受尽屈辱的男人躯体,招贴运用犀利的刀法把因奋起挣脱枷锁,而扭曲的肌肉和躯体的线条展现得淋漓尽致,传达出作品所具有的强烈视觉冲击力。不同质感的线条表达,在人们的情感中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性格特征。版画招贴通过线条的处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及强烈的视觉反差对招贴的主题给予直白而又微妙的诠释,形成了独特风格的招贴艺术,这也许就是设计师一直钟情于它的原因吧。
3、印刷与招贴特色
印刷可以看成制版的衍生,尤其作为具有招贴功能的版画,印刷更是展现其最终效果的重要形式。在彩色凸版印刷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减版套色法,前后版色彩叠印,形成混合色的方法;另一种是多版套色技术。上世纪初的套色版画招贴对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波普”艺术产生较大的影响。设计师在社会变革,流行文化当道的背景下,更加关注视觉语言的活力。采用最常见的视觉形象作为创作元素。下图为波普艺术家创作的招贴作品《新的希望》采用多套色制作的招贴。
4、招贴中的凹版版画艺术形式及表现
凹版是通过雕刻或腐蚀的方法制作金属溯到旧石器时代的阴线雕刻、石刻、骨刻。最初的金属版画是金银工匠们通过拓印的方式来进行金属上的图案设计。随着化学的进步,设计师开始尝试用腐蚀的方法进行雕刻,这种雕刻作品的线条更加细腻流畅,可以表现更为丰富的招贴艺术作品。凹版的制作更加注重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能将创意和构思通过蚀刻的方式表现出来,需要熟悉材料的特征和熟练地掌握工具。刻针和画线刀能表现精致细密的平面设计作品,在招贴作品的表现中,一些电动工具、钢丝绒、砂纸可以营造出丰富的肌理效果,这种艺术创作的微观形式在招贴设计中往往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在审美还是视觉传达的功能上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当代的很多平面设计作品经常会使用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非酸蚀制版技术,其中生肖邮票的设计制作就是采取了凹版线雕的传统方式刻出,由于线条精细,传统纹样的细节均能完美表现。除了邮票以外,各种纸币的平面设计也是属于线雕图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