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初中生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本文共计215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初中生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摘要

 初中化学要重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要靠教师课堂教学组织。文章认为,教师应使用直观教学手段,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巧妙设疑积极解难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初中生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关键词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科学探究能力是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一项重要的能力素质。《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激发并保护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促成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改变。初中学生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课堂教学组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教师如果能够尽可能使用演示实验或是通过图片、模型、影像等直观教学手段,甚至是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第一手学习感受,那么,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就会被培养。这个时候,如果教师再适当设置疑问,引导他们在质疑解疑中不断进步,相信学生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就会走上正轨。

一、使用直观教学手段

  初中化学是一门很有趣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化学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探究生活,相信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可惜的是,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原本生动有趣的初中化学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对化学科的兴趣极为低下。这是为什么呢?仔细研究这些枯燥无味的课堂,我们会发现有一个共同的不足,那就是化学老师都忽视了初中生好动、喜欢新奇、更乐于接受直观的影像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初中化学课堂没能吸引学生的“眼球”,久而久之,这种枯燥说教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和效果。所以,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更多地考虑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多从生活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多使用直观教学手段,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演示实验或是通过展示图片、模型、影像资料等直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说在教学《水的组成》这一章节的时候,我先是演示了电解水的实验,让同学们亲眼目睹水是如何电解成氢气和氧气的。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同学们感受到了生活中化学的神奇,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我就势引导同学们进一步领会化学变化的实质,让他们记住通过水这种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物质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的道理。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们经历了由惊讶到有了探索欲望的过程,学习兴趣被激发。可以想象,如果说还是由教师一味的讲解水可以电解成氢气和氧气的知识,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的话,那么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实验操作

  化学是一门很注重实验的科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遗憾地看到还是有许多原本应该有的学生动手实验被人为取消或者是被简单地用教师演示替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实验被取消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要么是嫌弃一次实验要多花费教师课前课后的不少时间,要么是担心学生损坏仪器或是造成危险等站不住脚的理由。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第一手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亲手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比如说在教学“酚酞的变色反应”时,我就把学生带到了实验室,让学生们亲眼看看正常状态下的酚酞什么形状,呈现什么色彩。再组织学生在实验中观察酚酞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在碱性溶液中、在极强酸性溶液中及在极强碱性溶液中分别呈现出什么样的色彩。最后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当酚酞加热到分解时会表现出什么样的化学反应。通过这堂实验课,同学们有了最真实的体验,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得到了加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反观同年级的某些班级,因为教师的原因没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学生们对于这些知识点只能死记硬背,学习效果自然不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