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武术概念的逻辑学思考(第2页)

本文共计461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6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中国传统体育也就是指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或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周伟良主编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中试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如下界定:在中国近代之前产生发展、由中华民族世代实践并留传或影响至今的体育。并且认为“如果我们要从事物的外延层面来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各个范畴,应该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分类方法。换言之,我们可以依据各种各样的标准对民族传统体育作不同的分类,但是无论它如何多元,不是应该从概念的外延层面来审视其相对稳定的范畴。”如果我们肯定后者定义的正确性,那么从中就不难看出中国的传统体育中的“传统”是以“近代以前”来“标准”的。

  根据上述对“传统”及“中国传统体育”的分析和认识,我们再来思考一下武术的概念,定义中把武术归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明显有两点不妥:第一,“从逻辑学上认识,中国传统体育是武术的上属概念,武术的套路运动和格斗运动则是概念的外延。比较确切的提法,体育项目的武术应称其为武术运动。”第二,武术的概念应该是动态的,特别是近代以来的武术发展,在受外界因素强烈冲击和影响下,武术从外到内都有不小的变化,所以定义当前或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武术不应局限于对过去武术的描述,而应在定义中反映出当代武术所具有的新的特质。即使忽略武术现有定义中“逻辑学上认识的不妥”而理解为武术属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这样也会在无形中把武术局限于“近代以前”这一时间范围内。如果把“传统武术”定义为“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还差强人意,而对“武术”这一大的概念作如此定义不但在语词含义中,而且在客观实际中,都不能很好地概括出武术在当今社会中所具有的新的意义。

  3.从武术的内容上看,定义中应包含“功法”

  “功法(功法运动)是指以单个武术动作作为主体进行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的运动。其内容主要包括:柔功、内功、硬功、轻功等。”武术功法练习形式多样,内容也异常丰富。武术功法应该是武术整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曾有人把武术按内容分为:功法、套路和对抗三部分,可见功法在整个武术中占相当重要的位置。武术功法虽然内容丰富,但在大多数武术概念的界定时都没有把功法放人其内,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第一,认识程度上的不够。

  例如从1918年马良的《中华新武术》到新中国成立前后,人们在对武术的认识或对武术的概念进行界定时从现在看来都存在不足之处。当时武术理论的研究与现在相比当然也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也是造成关于武术概念的问题的认识存在不足的原因之一. 第二,认识上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像硬气功之类的不应属于武术内容,因为这类活动“不具有攻防击打的特点”,所以把功法排除在了武术之外。第三,武术发展的内容和形势造成了武术概念的不完整性。

  由于武术的发展不管是从民国时期还是从新中国成立之后甚至到现在,其发展形势一直遵循的是竞技化道路,所以其内容主要包含了套路和对抗这两种运动形式。而“武术三种运动形式(功法、套路和对抗),各成体系、相互交融、相互为用。目前武术概念中将功法运动附属于套路或格斗练习中,认为不是主要的运动形式,故在运动表现形式上没有提及功法运动。”这现象很容易造成人们对武术概念认识的不全面性。

  三、武术概念的重新定义及意义

  伍绍组同志在《对中国武术及东方体育文化观的认识》一文中指出,武术源于中国,又属于世界,武术属于体育,又高于体育的观点,并指出了当今武术的发展,从广义上讲,武术“既是文化,又是体育”的看法。而现行的武术概念是将武术作为体育项目这一狭义的理解进行定义。从上述分析中,在借鉴现有定义的基础上,笔者尝试把武术概念以广义和狭义来进行界定,广义的武术概念是指一切攻防技击之道,它包括世界上所有的搏击术。这里的“武术”可以看作是由“武”和“术”共同来构成,“武”是指“武功”、“功夫”或“攻防技击”等,“术”是指“技术”、“道”或“方法”等,所以“攻防技击之道”是没有国界和名称差异的,这是一个抽象和高度概括的概念。狭义的武术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一种生活方式。这里所谓“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某种价值观念指导下,各种生活活动的形式,它包括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而这里谈的生活活动指人们的行为,即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中,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利用可以取得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而采取的种种行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