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方法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71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二)注重对采访对象的关照
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采访对象的立场思考问题,避免过于针对性的提问导致采访对象不悦,努力提升采访对象的配合度。如果因为提问激怒采访对象,则会导致采访的中断或不顺畅,甚至引发不良事件,威胁人身安全。要把控应有的表达技巧,能够将问题提出得更具有艺术性,不能对他人造成情绪上的刺激,不能让对方感觉受到了挑战。要善于引导采访对象展现其专业性,针对其擅长的领域做有效的回答。
(三)注意差异化提问
在众多记者同时采访的环境中,要通过差异性的提问来凸显所在媒体的价值,让采访对象感受到采访者的专业性。避免重复性提问,提升采访效率,节省采访时间。提问要具有专业性,避免问题本身存在偏见或者错误,要保持客观中立的角度,让采访对象能够更客观真实地展现其所思所想。差异化提问不仅表现在要与当场的其他提问有所区别,同时还要避免与以往提问类似。要善于结合现场情况,引导采访对象回答有别于往常与其他人的内容,凸显新闻的差异化,这要求记者对以往情况以及现场状况做充分的把控,能够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提问策略。
(四)注重细节观察
要对采访对象以及采访环境、采访背景做深入的观察,抓住采访闪光点,挖掘具有新闻价值的细节与整体状况。提问往往可以从不起眼细节中发掘出不一样的视角和内容,尤其是在新闻同质化严重的当下,更需要记者加大观察力度来发掘有别于其他采访者的新闻素材,进而提升媒体自身的形象。
(五)注重记者自身形象气质的打造
在采访中要依据采访现场、采访对象的情况做适宜的形象构造,避免自身形象与实际采访环境不协调。例如在正规的发布会场合,要着装正规,话语要严肃;在户外田间地头或者娱乐场所,则要着装轻便休闲。着装气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对提问的效果和对方的回答都产生潜在影响。外在形象塑造也是记者专业性的一部分,影响着采访对象对记者的专业性的判断。
四、结语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记者提问需要从各方面做好准备,无论是提问表达技巧、观察能力,还是着装气质等,都需要较好地配合采访对象与环境,提升采访对象对自己的信任感,提高专业性形象,保证采访顺利进行,确保采访内容更具有新闻价值。
参考文献:
1.杨丽华.电视新闻采访提问有效性策略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4(20):127.
2.杨堉炯.电视新闻采访过程中提问的技巧性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5,(6):98-98.
3.王崇彬.浅谈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J].才智,2014(19):284-2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