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学毕业论文 > 正文

谈移动新闻传播的娱乐化论文

本文共计234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8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谈移动新闻传播的娱乐化论文

摘要

      根据xxxx2017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微博的日活跃用户达到1.65亿,月活跃用户达3.76亿,同比上个季度增长了1500万;微博第三季度净营收为3.20亿美元(约和21.26亿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80.9%,并且微博已经实现连续三个季度净营收超过70%;并且微博的移动端占整体用户的90%。可以看出xxxx在现阶段在我国国内的影响力之大,受众之广大。在谢金文《新闻学三维新论》一书中提出了更加与时俱进的新闻定义,即“新闻是以各种形式存在的,真实、新鲜、传播对象需要的信息”。从这个角度来讲,微博用户的主要诉求也是新闻。那么从这一角度出发,微博可以看作是一个移动新闻传播平台。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微博盈利模式的改变,移动新闻传播产生了追求娱乐化、效益化的趋势。本文将从产生原因、现象简述以及对策三个方面。探讨我国移动新闻传播中,如何将娱乐化这一变化为己所用,对于我国新媒体行业发展,是具有现实性意义的。

谈移动新闻传播的娱乐化论文

关键词

 移动新闻传播;新闻娱乐化;微博

一、移动新闻娱乐化的产生原因

  (一)受众需求

  根据艾瑞咨询公司发布的《2014年中国微博用户行为研究报告》中得知,30岁以下的用户占总数的66.6%。在这个年龄段中,大多数是学生以及刚工作不久的白领。在繁忙的学习中以及事业上升期,工作学习压力增大,会让这一部分用户渴望得到一些娱乐化的新闻以此来放松自己。而移动新闻媒体又以其方便快捷的使用特点抓住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因此在移动新闻媒体中,娱乐化现象尤为严重。

  (二)受西方移动新闻媒体的影响

  新闻的娱乐化最早出现在西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黄色新闻时期”。各家媒体争相报道明星的绯闻和犯罪案件,并尽可能的夸大以吸引观众注意。这种新闻最能引起观众的窥私欲,满足人们茶余饭后谈资的需求。受到西方新闻娱乐化的影响,我国新闻媒体也开始逐渐效仿。

  (三)过度追求经济利益

  在资本的运作中,各行各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愈发残酷,媒体行业不外如是。只有迎合了观众的口味才有关注度、收视率,才能有更好的经济收益。而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媒体开始在娱乐化这条路线上越走越深。

二、微博新闻娱乐化现象简述

  (一)移动新闻娱乐化的积极作用

  以娱乐为导向的类新闻被马修鲍姆定义为“软新闻”。从内容上看,微博平台内的信息以软新闻为主。与之相对的“硬新闻”指的是那些事件性新闻,比如市政厅会议、飞机失事以及调查性新闻故事的纵深报道。此概念引入国内后,国内新闻学学者从价值性、趣味性以及时效性各方面严格区分了软、硬新闻的界限。首先移动新闻娱乐化,起到了扩大受众的作用。例如政治新闻的软包装,即通过媒体从叙事手段上将政治事件进行包装,以软新闻的形式呈现在受众眼前,但其内核仍是硬新闻。从而达到让政治冷漠人群接受到政治信息的目的。其次,移动新闻娱乐化,能够创造更高的媒体影响力以及经济收益。各家媒体为了追求高转发量与高阅读量,逐渐的将新闻娱乐化。

  (二)移动新闻娱乐化的消极作用

  移动新闻娱乐化在造福媒体和受众的同时,也将消极的一面带给了受众。首先新闻的娱乐化就影响了媒体的公信力。媒体的公信力,是媒体的立足之本。一个好的媒体,一名好的记者,应当将引领大家的视野到一个积极向上的方向,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为了追求点击率,追求关注度而散布虚假不实的假新闻以及低俗新闻。在移动新闻娱乐化的潮流下,如何能够保持媒体公信力不下降,是现在媒体的当务之急。其次,移动新闻的娱乐化的另一个弊端则是网络暴力。在传统的传播模式下,信息的传播是单向的。但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传播是双向的,受者可以反馈信息。在微博中任何一个用户发表的任何一条评论都可以被所有人看到。针对你的信息反馈,其他用户也可以对你进行评论。在网络的匿名环境下人性得不到强有力的监管和约束,就极有可能造成网络暴力。通过一些具有伤害性、侮辱性和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甚至违法犯罪行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