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文心雕龙神思》的创作论探析

1 次下载 2 页 2515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文心雕龙神思》的创作论探析  
关键词:《文心雕龙·神思》刘勰文学创作论三情三化

  论文摘要:丈心雕龙的创作论散见于全书的各篇之中,特别详细地表现在第二十六篇神思及以下十多篇里。刘勰在《神思篇中提出了“三情”、‘‘三化’的创作理论、创作构思,同时也强调了加工修改的重要性。

  古代的文学理论家很早就开始探讨文学的创作法则,重视作品的质量。孔子《论语·_l几灵公》说:“词达则已矣!”《荀子·LE_命》说:“君子之言,涉然而粗,挽然而类。”这些议论只是零星的观点。陆机的《文赋》则对创作中各个环节的技巧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论述,尤其是对构思过程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这是前人未曾做过的。刘姗正是在这一基础上,研究了大量的作家和作品,了丰富的文学理论著作,才建立起自己的文学理论体系—《文心雕龙》,他论述了有关文体、创作和批评中的重要问题,因而刘姗的创作理论比前人要丰富得多。有学者称刘祝是中国占代文学史仁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称《文心雕龙》博大精深,空前绝后,实不为过。

  《文心雕龙》分为五大部分,而创作论无疑是这五部分的“脊梁”,那么《神思》篇作为统领创作论的首篇,其地位和作用就可想而知了。关于文学创作的过程,刘腮在《神思》篇中作了系统的论述。就构思内容而言,刘姗提出了著名的“三情”、“三化”说。“二情”即物情、辞情、神情。“二情”之间的关系是以物情导辞情、以辞情表神情,神情又凭借于物情。它们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心以理应”、“神用象通”、“物以貌求”。构思与创作的最高境界是物、情、辞的有机统一,具体而言就是主观心理的物化、客观外貌的情化,最后达到物、情、辞的高度融化,简称“三化”。而“二情”与“二化”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总之,如果做到了物、情、辞的有机统一,即达到了“三情”、“三化”的最高境界,就会产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的动人效果,就做到了“景以情和,情以景生”,从而达到“借景表情、情景交融”。做到了这一点,诗文才会兴趣盎然,才能达到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

  简而言之,刘栅认为“物”一一客观世界与“神”—主观世界相接触后,“神”就有了“思”一一精神有了活动,继而就产生了“意”—要写的内容,然后由“意”所决定的“言”—语言表达出来。这个过程看似简单,直线,但在实际创作中却矛盾重重。客观现实通过精神活动最后用语一言表达出来,不一定能得到典实的反映。原因大体有两方面,一是对客观现实的认识能力问题,三是是对语言运用的问题。为了解决创作中存在的这两方面问题,刘姗在《神思》篇中主张文学创作者应加强四个方面的修养:即“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其大意是以积累知识来存贮珍宝的材料;以分析事理来丰富思考的能力;以研究生活经历来洞察客观事实的本质;以掌握事物的情态来培养语言运用的技巧。因此文学创作者要积累学识,储存写作的材料;分析事理,丰富自己创作的才能;要深入学习研究经历的事物,提高洞察能力;顺着思路选择恰当的文词。然后用深解妙理的头脑,按照声律安排文辞,这就是驾驭文思的首要方法,布局谋篇的根木途径。概括起来这就是“才(文才)”与“学(积学)”的修养问题,这是进行文学创作的先决条件。虽然文思有迟速之分,写来有难易之别,但是不注意这四个方面的修养,就写不出成功的作品。为了突出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刘姗在《神思》篇的最后一句话“结虑司契,垂帷制胜”中,再一次强调了“积学”对作家的重要性,为文构思匠心独运必得通过窗前苦读,提高白己的知识和修养,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预期的创作任务。因此,“积学”是《神思》创作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刘解在《神思》篇中花了大量笔墨集中论述了创作中的构思问题。就构思方式而言,他提出了“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动静说。这一观点是对陆机《文赋》中“观占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的继承与。他认为酝酿文思,贵在虚静,排除杂念,净化心神。就动静的关系而言,静是动的前提,动是静的深入:静是手段,动是目的。在这里首先强调了静在构思中的作用,只有“寂然凝虑”,才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即只有心静,构思时才能聚精会神,才能突破时空的限制,驰骋丰富的想象力,使思路开阔。其次谈到由静而动的转换,其中“悄焉动容”就是由静而动的开始。由静而动最明显的表现是“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即构思满足了人味觉、听觉的享受;“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即构思满足了人视觉的艺术享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