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化学论文 > 正文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本文共计5664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化学平衡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1

【设计思想】

  本节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由高炉炼铁发问,从化学实验入手,观察并体验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形成一个从感性(实验)上升到理性(原理、规律),再从理论到实践的的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思维方式。

【学情分析】

  学生在必修2和选修4中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关知识,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性描述和定量计算,对速率与时间的函数图像有了初步的概念与应用。

  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对问题提出一科学假设一实验验证一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有了深刻体会。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分析“浓度实验”,“压强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

  (3)采用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4)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与素养

  2、评价目标:

  (1)通过“浓度实验”,“压强实验”设计方案的交流和点评,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索的水平(定性水平、定量水平)

  (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诊断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视角水平、内涵水平)

  (3)通过分组实验,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学科价值视角、社会价值视角、学科和社会价值视角)

【教学反思】

  在教学设计与教学效果上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内容适当,课堂教学探究性的问题和环节比较多,在提出问题→科学猜想→实验验证→得出规律→反思提高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时,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实验:氯化铁与硫化钾溶液的反应,创新使用点滴板实验,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得以充分体现。除了书中提及的改变不同反应物的浓度之外,还特意从学生的思维和质疑出发,用KCl固体(无关生成物)加入到原平衡体系中,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讨论,让学生真正理解改变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的原因。

  在自我反思和与听课教师的交流中,我也发现课堂中的一些问题与不足。1、在教学过程中,我的面部表情比较单一,讲授知识和组织活动过程中音调变化不明显,没有抑扬顿挫之感。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2

一、努力做到课堂精讲精练

  精讲精练字面上可以说是陈词滥调,但在教学实际中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充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和教学探究,努力做到每一堂课的精讲精练,是一个教师时时刻刻必须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

  备课过程中我首先对章节知识的大结构进行粗框架、主线索的大扫描,定好大方向后,再侧重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衔接和知识梯度的合理铺设,重难点知识要自然合理穿插引入,努力实现学生课堂和课后自我突破,使学生在表观抽象、散乱、灵活的化学理论知识面前轻松领略逻辑和本质在化学理论推证、分析应用中的魅力。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教学目标。对于课上例题及课后练习都按照题型进行精心的筛选,使学生在练习时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扎扎实实。

  对教材的处理,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教学应首先明确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外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关键在于突出改变反应条件,化学反应速率改变的根本所在——有效碰撞理论。碰撞和活化分子理论仍是本节内容教授的核心本质。

阅读全文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