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的创造性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30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2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挖掘,并利用老师的创造思维与劳动,必将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觉醒,激发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教师应以千方百计如何用课文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求思路和途径,努力捕捉时机;巧用引导、清晰展示、分析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研究;用设疑、比喻、类推、对比等启发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发联想。
2、教与练的创造
教学过程包括课堂上的教学和课后的学生练习,学生的学取决于教师的教,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把握教学要求,包括重点和难点,加强备课的深度和广度,对教材的内涵挖深、挖透,做到举一反三。不仅备教法,还要备学法。教师应不断变换方法,巧妙地安排练习,练习内容内容应多样性,还应不断变换角色,有时是导演,有时是评判员,有时是检查员,有时也参与演出,这样学生才不致于紧张,恐惧,才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3、创造情感情景
教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重视培养必不可少,而且相当必要。学生掌握知识,不但要有智力因素的参与,而且,更要有后天培养起来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加入。如果教学方法触及了学生的情绪、意志和心理需要,才会有最好的效果。
要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教师应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深入地进行情景情感的交流和创造。在抽象语言环境中调动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教师可采用幻灯片、投影仪、录像等电教手段,也可以用图片、简笔画、实物等辅助教学,这样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才会奏响分行程度教学的音符。
4、提倡趣味教学
趣味教学至关重要。该方法多种多样,如语言幽默法、图示法、动漫演示法、游戏法、比赛竞争法、编顺口溜、讲故事、分角色演练,等等。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勤学习,多思考,多下功夫研究学生,钻研教材教法,把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切教法、科学、合理地运用在教学中,这样,才能开动学生的大脑,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学生为主,教师辅助。
1、以学生为主体
根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是素质教育在处理“教”与“学”关系中的优化。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一切活动都服务于主体,充分调动主体自觉地参与教学过程。一切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角,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与形式就是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具备超越教师的能力,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出超过老师的思想与成果。
2、发挥学生的创造个性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只要置学生于主体地位,才能激发他们激发他们的内在原动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智力与潜能发挥出来,并逐步形成积极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闪光的东西,要特别保护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放大他们身上优秀的东西,包括自信心、好奇心、独立性、敢冒险、敢实践、不轻信、喜欢求异等等。在外语教学中有许多机会可让学生以个体的方式找到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只要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他们身上所焕发的创造力与潜能就能迁到外语学习上,由兴趣而产生动力,并进而取得发展与成功。
创造教育要求重视研究每个人的个性特征和差异,并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从学生实际出发,确定多层次、多维度的师生一致目标。
3、师生平等
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使师生关系产生了质的变化,师生关系是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种合作伙伴的关系,是朋友,应平等和谐。教师,此时是辅助、启发、协调、帮助,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主动、积极、轻松地自由发挥,教育所期待的局面才能形成。
总之,外语学科创造教育的理念应该是“学以致用”。让学生学会使用外语的过程成为培养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提高创造能力的优化过程,这个目标是时代的要求,更是我们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