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西方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第2页)

本文共计248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9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工具论艺术教育观对于改变传统艺术教育中的压抑儿童个性、重技巧训练的弊端,使儿童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工具论充分认识到艺术对于人之发展和塑造的重要性,对于提高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然而,工具论也存在明显的弊端,这种教育观将艺术看成是儿童情感的自由宣泄与表达,漠.2.视儿童在艺术发展中对艺术形式的认知需要,对儿童的艺术发展采取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态度,看似尊重儿童的情感表达和自由天性,实则背离儿童艺术的情感与形式的发展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儿童已经不再满足于低龄期简单的艺术表达,具有了对艺术形式本身的认知需求和认知能力,若仍然得不到必要的艺术形式的指导,儿童艺术中的情感表达将受到阻碍,长此以往,儿童将丧失艺术表达的信心。

  暂不论这种教育观对于艺术之情感与形式之规律的偏离,仅就其将艺术教育视为发展儿童情感、个性和创造力的工具而言,也是有失偏颇的。工具论艺术教育观的实质,是一种艺术工具论——艺术作为某种工具而存在。首先,从艺术与人类生命之间关系来看,艺术并不是作为人之生命的工具,它们之间不存在“工具”式的服务关系。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生命活动,而且是最能彰显人之生命力的形式,人类生命是艺术之生命的源头,艺术生命是人类生命的投射与超越,它们之间就像一对孪生姐妹~或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相互依赖,相辅相成。所以,将艺术看成人的发展的一种工具,是一种未能深入艺术与生命之关系的表现。其次,即便将艺术视为人之生命发展之工具,也是指向人的完整生命的成长,而不仅仅是一种发展儿童情感、个性和创造力的工具,情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只是儿童生命成长的一方面,儿童是完整的,艺术教育面对的是儿童的全面、完整的生命体,艺术本身也是有机的生命形式,艺术教育指向的是儿童整体生命。艺术教育是一种根本性的、本源意义上的教育,而非手段、工具意义上的教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