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自卑与自信-论阿Q与堂吉诃德的本质区别(第2页)

0 次下载 页 3401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堂吉诃德之所以选择这样一种非正常的生活方式以及出现种种疯狂的行为,其原因是他对当时社会的判断:社会的黑暗,民众处于苦难之中。他改造世界的方式是以不被世人理解和认同的骑士身份来实现的,在普遍的麻木状态中,某种真理的声音并不能被世人接受,大众普遍有势利心态,若对世界的改造不能以某种力量暴力和官方权威作为背景色彩,这种拯救只能遭到他人的嘲笑和拒绝,拯救者的弱小与拯救对象的庞大的巨大反差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但堂吉诃德并未对现实状况做出合理的考虑即狂热地纯动机地出发了,对于整个社会的责任心体现出他的自信心,认为自己应该并有力量去济困扶危。由于对自己理想的极度自负,堂吉诃德将严肃的现实生活变成自己的化妆舞会:旅店当成了城堡,歌女成了贵妇人,羊群成了军队,风车成了巨人,理发师的铜盆成了魔法师的头盔,皮酒囊成了巨人头……他的种种的疯狂行为皆是出于对于自已和他的理想的坚定和自信。所以当他自以为自己解救了安德瑞斯之后,得意地自言自语:“绝世美人杜尔西娅台尔托波索啊!你真是现在世界上最有福的人!英名冠绝古今的堂吉诃德.台.拉曼却注定是向你拜倒,随你使唤的!谁不知道他昨天刚封授骑士,今天已经消除了穷凶极恶的的暴行呢!残忍的敌人刚才无故鞭打一个娇弱的孩子,他把那家伙手里的鞭子夺掉了” ,这样近乎痴人说梦似的言语体现了堂吉诃德对自己的无比自信。

  三、自卑与自信的对比

  堂吉诃德与阿Q身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也是人们拿他们进行比较的基础,他们的最大相似之处在于二人都会去故意忘记,忽略,消解挫折感和失败感。所以有人说堂吉诃德与阿Q一样都有精神胜利法,但这一说法并不合理。因为二人的这种忘记忽略与消解是不一样的:阿Q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求生存而不可得的无奈,他必须忘却与忽略这种失败,为活着寻想理由和最起码的尊严,是深层心理是以忘记挫败来寻求虚假的优越。而堂吉诃德的故意忘记与忽略挫折是出于理想,狂热,同时也是为下一次游侠寻找理由和依据,同时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己无能为力的超自然力量和堂堂正正的战斗方式。他们的出发点即是不同的,阿Q是出于自卑,而堂吉诃德则对自我极度认同。他单枪匹马却想拯救世界,把自己当成中世纪的游侠,他不甘于平庸,希望以骑士身份以游侠冒险方式扫除人间不平与邪恶,他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这个世界,觉得自已是伟大的,虽然这伟大只是出于他的想像。

  另外,他们的言行都有着喜剧特色。但他们的可笑之处也不尽相同,阿Q的可笑在于其对于自身困境并不努力去进行改变,而是以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获得自我安慰。而堂吉诃德的可笑在于其努力实现其理想过程中的种种荒诞行为。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堂吉诃德是要成为英雄,阿Q只是为了不被边缘化;堂吉诃德想进入非凡人的境界,阿Q只想进入凡人境界。堂吉诃德对于自己及其理想是坚信不疑的,他的心理是自信的。而阿Q对其自身存在及其生存状态是极度自卑的。

  最后,堂吉诃德与阿Q都有放大自己的特点。堂吉诃德的自我放大,认为自己有能力改造世界,是因为他本来就把自己想像得很伟大,并对此有足够的自信。而阿Q则是因为觉得自己很渺小,为了逃避自身的渺小及这种感觉带来的自卑,,才要有意识地放大自己。

  所以,对于阿Q和堂吉诃德的比较可有多种角度,但无论是同与不同,二人在本质上却有着自卑与自信的根本区别,这种区别应是研究这两个文学形象的心理基础。

  参考文献

  [1]【奥】阿德勒,黄光国译.自卑与超越.北京:作家出版社.1986年版.

  [2]姜智芹.阿Q和堂吉诃德比较.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0(2).

  [3]赵晓霞.论堂吉诃德与阿Q之比较研究的误区.社会纵横.2005(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