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市场营销策略论文(集锦15篇)(第15页)

2 次下载 29 页 51094 字【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2.促进专业结构的优化

  很多高校在专业设置上非常传统专业,并依此作为优势专业来吸引大批学生报考,但由于传统专业培养出来的学术型人才的需求萎缩,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的办学效益。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增加社会需求旺盛、毕业生就业形势好的新兴专业。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从20xx年就开设了“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课程。为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地方高校应发展一批适应地方就业市场、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特色专业。比如:杭州的动漫游戏产业比较发达,很多动漫游戏公司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杭州的很多高校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方向,增设了动漫游戏等特色专业,并与动漫游戏公司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协议。

  总之,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必须遵循主动适应和注重特色的原则,处理好传统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关系。

  三、缜密部署手机游戏课程建设的内容

  1.明确课程性质、界定课程目标

  课程性质是规定课程所属学科专业及课程地位。手机游戏课程所属学科和专业的划分出现了技术和艺术两种倾向,技术倾向的高校将手机游戏课程归属为工学下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艺术倾向的高校将其归属为艺术学下的美术学专业。手机游戏课程具有技术和艺术并重的特点,因此,学科专业归属问题还需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地位是指课程同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多数高校把手机游戏课程定位于专业方向课,少数高校定位于专业核心课。

  课程目标是描述学生学习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方面的变化。手机游戏课程的知识目标是了解手机游戏的概念、发展历史、分类类型,掌握开发语言、策划内容、设计要素、测试工具、优化技术和移植方法、运营和管理;手机游戏课程的技能目标是能够配置手机游戏开发环境,并与小组成员合作或独立开发出一款手机游戏,;手机游戏课程的态度目标是认识到手机游戏产业的发展前景,培养对手机游戏设计、开发、管理的浓厚兴趣;手机游戏课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对开发过程的理解能力,培养对界面和角色设计的审美能力,培养与策划人员良好的沟通能力,培养与开发团队的合作能力,培养对软件的分析评价能力,培养软件的管理与市场营销能力。

  2.完善课程体系、细化课程内容

  国际游戏开发者协会(IGDA)在20xx年提出的游戏课程框架认为,游戏课程是计算机、美术、文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管理学等跨学科的综合体。因此,基础课程应开设与游戏专业相关的学科课程。专业课程是提供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课程。依据游戏课程框架,专业课程包括手机游戏评论、游戏与社会、游戏策划、游戏编程、视觉设计、听觉设计、游戏故事创作、游戏交互设计、游戏开发、及游戏产业等。

  手机游戏理论课程包括JAVA语言、素描、色彩、手机游戏概论等。手机游戏实践课程包括手机游戏策划、编程、场景设计、角色设计、动画制作、测试、优化、移植等。

  必修课程是提供专业方向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比如手机游戏设计方向的必修课程包括素描、色彩、造型、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课程。选修课程是为增加学生的兴趣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而设计的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的课程。

  手机游戏的课程体系建设应在保证专业和必修课程的课时的同时,适当扩大基础课程的辐射面,增加选修课的设置比例。

  课程内容建设上要增加广度和深度。比如手机游戏编程课程应包括面向对象的编程、游戏图形编程、音频编程、人工智能等内容,这些内容要细化,比如游戏图形编程还要涉及渲染、动画、图形系统设计、材质、线条和阴影等。

  3.提升师资水平、创新教学方法

  手机游戏课程实施的主体是教师,因此,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高校在引进专业教师的同时,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游戏企业参与项目研发或到手机游戏教学活动开展比较成功的高校进修培训,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

  手机游戏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因此,仅仅采用理论讲授的方法不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比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项目让学生熟悉手机游戏开发的过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