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改革的论文(第2页)
4 次下载 3 页 4737 字【 字体:大 中 小 】
⑴.计算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知道当今社会计算机的普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计算机教学。我们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
⑵.对已有的计算机房加强管理,让设备发挥最大效能,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了提高学校名气的单纯的."摆设"。
⑶.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狠抓计算机教学效果,干出成绩,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看得见"有投入必有收成"。
⑷.保护和调动计算机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在考核、晋升、进修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等同对待,甚至优先考虑。
2.关于课程结构与课时调整
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比较重视分数。时常用考试来刺激学习,"考试是法宝,分数是命根"仍在一定程度上起很大的作用。计算机课决不能再循老路。计算机应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学不会,不实践学了也没有用。针对这一特点,计算机课程应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让练的比重大于讲。
一个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物理仪器或化学试验装置,而是他可以用来进行学习、动手实践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还有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可以借助于这个环境来实现。
鉴于目前中学生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不可能拨出很多计算机课时,因此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比如有的课的部分内容可以利用计算机上,计算机课的作业也可以用于解数学题或物理题。总之,在中学开设计算机课,决不是仅仅多了一门课,给一些课时的单一问题。教育部门及学校都应做好课时的适当调整。中学计算机教学每周至少应安排2课时,才能满足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操作的需要。
3. 师资培训:
面对计算机普及的大潮,师资水平的提高显得越来越迫切。目前计算机课的教师紧缺,真正计算机专业人才不太愿意到计算机教育第一线。大部分中学计算机教师是从数学和物理课转过来的,多数人边教边学,非常辛苦。加之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更新极快,更加使这些老师难以胜任。为此,师资培训工作很有必要开展起来。我们从事计算机教育的老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深感计算机文化交流的范围太小,须知搞计算机工作绝对不能闭门造车,所以迫切希望教委能多给我们一些培训的机会。
师资培训还包括对其他非计算机行业老师的培训。我校就经常利用假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学校规定每周六下午为学习电脑日,早在1997年就对全校教师大规模进行电脑培训,部分老师不只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二级考试,掌握了计算机入门知识,以及一般教学软件的使用知识,如:windows98、word(wps2000)、excel、powerpoint、ie5网络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等。现在几乎所有老师可以通过电脑编辑打印试卷,为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而精选试题,精讲精练,所有教师都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辅助日常教学,大大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这样既提高了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又让更多青年教师能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来,从而更好推动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
4.要把计算机做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学校。
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沿续了几百年,这中间有过改革,但从总的投入产出的教学系统效益看,其能力接近饱和,已经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作为新体系的物质方面的支柱,历史地落到了信息科学的头上,这里最重要的是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也已成为发达国家的趋势。科教兴国,重点首先是教育。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支持环境要定位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当然,限于国力,我们不能想像全国80万所中小学全面铺开,但我们又不能不开始试点。先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始试点工作,不然,我们还会贻误时机。使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我们学校算走在前列,为了推行"素质教育",我校花了大笔的资金添购新的电脑设备,还搞起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我校真正成为"窗口学校"、省重点侨校。
5.加强学生信息化教育,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