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在民间音乐中的结构性主体研究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882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大 中 小 】
三、如何在高校音乐教育中传承传统的民间音乐
高校音乐教育是传承民间音乐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明确音乐教育在整个高校艺术专业教育中的比例,把握好的机会,寻求正确的教育方法,努力传承文化,是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把对传承民间音乐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
高校对艺术专业科目的设置要在有效传承民间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兼顾到与民间音乐相关的理论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接受系统的民间文化教育,了解民间音乐的特点和历史背景;也可以将传承民间音乐作为课堂教育的重点,讲解在具体的发扬、传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除此之外,高校对课程的设置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在保证专业性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有效的设计,使其具有传承民间音乐文化的功能,实现民间音乐的有效传承。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黑龙江地区的传统民间音乐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在高校的音乐教育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标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方法中体会民间音乐的特性,将其传承下去。另外,高校音乐教育要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潜移默化地渗透民间音乐的相关知识信息,使其更好地传承下去。
(三)提高教师素质,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音乐教育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队伍,只有建立一支具有自我约束力的师资队伍,才能积极引导其传承民间文化。要将教师的综合素质大幅度提高,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普及专业的知识。在具体的工作中,可通过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水平,为教师提供最新的文化传承的教育方法及途径,不断完善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传承民间音乐的重要力量,教师的知识结构、心理现象以及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帮助其传承民间音乐,完成民间文化的优化。继承和宣扬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高校教育在具体的传统文化传承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只有不断推进教育,将民间音乐的教育渗透到高校艺术教育专业中,寻求传统文化发展的有效方法途径,才能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促进民间音乐的有效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