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育毕业论文 > 正文

谈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和能力培养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292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1.培养学生自信心

  自信是指一个人对自身能力、自我发展的肯定。自信是成功的社会交往的前提,但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缺乏自信,他们不敢在公开场合露面,更谈不上落落大方地与人交往。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运用音乐这门独特的情感艺术,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不爱表露自己的学生,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的音乐环境,鼓励他们大胆尝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内心的感受,从“当众、自信、有表情地表现”开始,在自由的`表现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而重新认识自己,增强自信和勇气。教师要学会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挑剔,帮助他们找到自信的“支撑点”,为他们鼓起自信的风帆!

  2.教育学生尊重他人

  社会交往中,只有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人与人才可能平等互助,可以说,尊重是成功的社会交往的基石。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关注自我相对较多,因此容易造成“惟我独尊”、漠视他人甚至傲慢无礼的现象。这也是造成某些学生在社交活动中受挫的原因所在,因此,教育学生尊重他人十分重要。

  音乐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我们还应理解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尊重其他民族和国家的音乐文化。在这些教育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互相尊重的意识会逐步提高,能自觉地以尊重他人的态度投身到音乐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

  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高职院校中,音乐教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形式也大多是以集体方式进行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同龄人之间的特殊情感经常组织开展合作学习、互动配合表演等集体活动,引导学生相互配合、包容,乐于交流,互为依靠。共同建立一种和谐、友好的氛围,形成一种民主、互利的学习关系。合作学习不仅能增加学生的信息量,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与人合作协调的能力,更让学生充分体会合作的乐趣,体会到集体合作带来的成就感。

  4.培养学生的分享行为

  为了使学生的行为适应社会交往的需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情境,让学生体验被人羡慕时的喜悦、被人拒绝时的失望、与人分享时的满足等多种内在情感,教育学生重视别人的要求、珍惜别人的赞美,学会尽力满足别人、主动赞美别人,共同分享成功和快乐,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分享、共享是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必须具有的意识和基本的行为,这种意识和行为将伴随他们不断地进步和成长。

  勿庸讳言,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完善人格的形成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碧辉.浅谈高职音乐欣赏活动教学中学生情感及能力培养[J].音体美教学研究,2006,(8):131-132.

  [2]叱培虹.大学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青海民族研究,2001,(9):112-113.

  [3]薛芳.浅析公共艺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6,(10):105.

  [4]段志东,欧阳丹.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初探[J].黄河之声,2006,(3):5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