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浅析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066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4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取得的效果

  (一)完善了实践环节课程标准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以往的情况,我们制定或修订了每一个实践环节的课程标准,具体内容包括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开课顺序关系,课时内容和学时分配,课程环境要求,师资要求,考核要求,实施要求。在课内实践环节,还对实践项目制定评价标准,具体评价每一个项目的完成情况。课程标准和项目评价标准保障了实践环节的有效开展和有准可依。

  (二)建立健全多元化评价体系

  在校内实践环节,单一课程实践项目的评价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三方面组成;在校外实践环节,评价是由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三方面组成。多方的评价,使学生通过自我总结,同时了解其他两方面的评价,对自己的项目或实习有更全面的认识,有利于肯定优点、改进不足;教师也不再是一家之言,对学生的认识更全面,还能获悉企业对学生的看法,从而改进教学。

  (三)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

  在校内实践环节,模拟实践内容包含制造业、商品流通业、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业务,分别使用手工和信息化完成核算,手工部分夯实了学生业务核算能力,信息化部分和学生实际工作使用接轨,业务内容中还包括纳税申报,注意了涉税技能的培养。在校外实习环节,选取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相关单位,引导学生走进企业、了解行业,在实习过程中关注行业的不同,财务工作的差异,以及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校内外实践,让学生认知了多个行业,见识了不同企业的财务岗位工作,增强了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培养。

  (四)强化了教师实践能力

  在现在的实践教学方式下,教师和企业的接触紧密了,有些老师主动到企业挂职,熟悉了企业业务,更了解了专业的变化。把这些收获应用于教学中,如制定或修订实践环节课程标准和项目评价标准,改造真实业务作为教学案例或任务,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等等,使学生的培养更符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师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四、存在的问题

  (一)校外实习基地不稳定

  校外实习基地,以企业单位为主体,基地发展受企业的人员和业务变动影响,一些中小企业人员变动频繁,导致实习基地不稳定,相关合作会受到影响。

  (二)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

  顶岗实习环节开设在第六学期,学生忙于升学或者就业,而且现在的学生普遍主观意识较强,会把实习过程中的报酬、是否能真正学到专业工作技能和积累经验等,作为他们选择实习单位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实习机会不合适的情况下,毕业生更倾向于把精力投入到专升本或就业创业方面,从而造成顶岗实习一定程度的形式化。

  (三)校外实习有效性不强

  选择到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学生,实习有效性很难保证。企业对财务信息的保密性要求很高,大多数企业不愿意学生真正接触企业的财务信息,只会拿出一些装订好的凭证让学生翻阅,给学生安排的实习内容也是外围的银行税务方面的单据传递事宜。另一方面考虑到岗位责任的因素,很少让学生实际操作财务系统,在实习时以旁观为主。因此,大多数的实习只是让学生对企业情况及其核算业务流程有个大致的了解,学生对实际的处理还是不熟悉,无法为今后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改进建议

  (一)学校重视、政策支持

  学校充分重视校外实践管理。一方面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作用,为专业实习工作拓展思路、引进企业或项目,同时结合学校情况制定更有利于开展校外实习的政策。另一方面提高实习经费,在物价和人工费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实习经费应该同步上调,否则影响实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建立校内会计服务中心

  建立校内会计服务中心,对外为公司,承接中小企业代理记账业务;对内为教学中心,负责将代理记账业务的内容改造成适用教学的案例。建立校内会计服务中心:一方面可以做到对企业的真实数据的保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在实习中使用最新的案例素材来锻炼会计实操能力。

  (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属于教学环节,每个阶段都是为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正确实习,注重实习期间的学习锻炼,而不只看重实习报酬;同时又要明确自己在实习期间的双重身份,遵守学校和实习单位的相关规定,把职业能力培养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提高实习的积极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