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论文范文 > 正文

浅析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探索(第2页)

本文共计3127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课堂上,老师也是按照考试内容及其标准教学生,出现了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弊端。为应付“体育考试”这种强化性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虽然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这种效果是片面的、局部的、短暂的,从体育课对学生的意识和兴趣的培养角度,其结果是负面的。体育的方法、手段丰富多彩,教学的形式各种各样,课堂上通过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的教学,能广泛地适应学生的兴趣选择,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习惯,使之沿着终身体育的方向发展。而这种单调的枯燥无味而又十分艰苦的“应试”学习,则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向广东省的佛山、中山、珠海、深圳、湛江等十一个地区城乡初中学生对中学体育课满意程度的调查问卷表明。

  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对目前的体育课不满意,有近半数的学生对目前的体育课是否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持否定的态度。

  2.3 考场上出现较明显的不正常现象由于单凭三个考试内容量化的绝对成绩作为“体育考试”的成绩,再没有其他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学习,身体条件差(运动条件差)的学生无论如何是争取不了“体育考试”的高分。争取不了高分,必然影响高中的录取,这样,家长拉关系的现象必然随之而来,在体育考场尚不能很严密、规范管理的今天,监考人员的不正常行为也随之出现。考试的结果,从成绩看,学生平时运动素质的明显差距缩短了,消失了,甚至平时运动素质差的学生却迎头“赶上”了好的学生,使体育考试失去了公平、公正,助长了不正之风的泛滥。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目前的“体育考试”由于只以运动素质的局部内容作为考试内容,评定的是学生运动素质方面的绝对成绩,未结合相对成绩、平时成绩、运动参与以及课堂上的情意表现和体质健康的状况等综合评价学生,评价的内容体系不够完整、科学,加上其考试形式单一,内容早定,出现严重的应试教育倾向;考场上也出现较明显的不正常现象,考试成绩不能正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客观实际。所以,目前的“体育考试”未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考试”的真正目的。

  3.2 建议

  (1)以学生的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考试的成绩、平时的学习成绩和态度、身体运动机能(如心、怖功能等)等内容组成对学生“体育考试”的内容评价体系。

  (2)以运动素质的内容和部分有代表性的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内容共同构建“素质、技能考试题库”。素质的内容较之于现在的“体育考试”内容可适当地增多;技能的内容根据各个运动项目各自的特点设置(其难易程度尽可能一致)。素质内容为统考内容,由考前在“题库”中抽签确定;技能内容由学生自选项目,每人一项。考试时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相应的裁判组监考。

  (3)“平时学习成绩和态度”由科任老师根据学生的“相对成绩”和对体育课的总体表现综合评定。体育科任老师要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拒腐蚀,务求做到评分公正、准确、客观、如实。(4)各地各级主管领导部门切实加强考场管理,像文化考试一样严明考风、考纪。

  参考文献

  [1] 围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z].教基,1997.18.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1年初中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Z].教体艺厅,2001.4.

  [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2年初中学生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z].教体艺厅,2001.11.

  [4] 广东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2002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z].粤教体,2002.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