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美术学毕业论文 > 正文

美术欣赏教学与审美价值的培养教育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14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3.2审美价值的主、客观统一

  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感受在审美现象上的多样性,欣赏是在主体的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经验、地域文化影响的审美习惯决定了审美具有主观成分,造成了审美欣赏活动动的复杂性。那么,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对自己的判断作内省的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分。在教学中,把自己的判断以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我感觉到……等非定性语气。使学生认为教师的评价也并非具有权威性和终极性,还可加入自己所感觉到的,欣赏到的,于是学生也会进行自我分析,使他们了解到哪些感觉反应是普遍性的,具有永久的成分,哪些是个性感受,带有暂时的情绪和突变的东西,或是片面的判断。将自己的判断和他人的判断进行对照,看到自己的哪些判断符合大多数人的意见。如此反复开展教学评价活动判断,逐渐培养自己的审美价值观,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3.3欣赏与作品形式分析

  在具体的作品分析中,有时,一些定性的分析必须后于学生的评价,教学首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因为对形式的剖析是胜不过直觉因素的,直觉是对形式的全面综合性感知,是动态的,不定性的,而剖析是将形式分解后逐一定格,是静态的。而我们说,我们不能在学生的知觉感受之前将形式逐一定格起来,在教学中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我们要直觉,但不能把直觉神话;另一方面,直觉后的理性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这些直觉的东西是由因素造成的。我们要求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的直觉水平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对形式因素的剖析是欣赏教学的重要部分已毋庸质疑了,然而,对作品分析所使用的语言、方法、及教具还需要进一步探究。如构图分析中,我们可以运用比较法,将相似的和相反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可将两种不同的构图形式以及给人形成的两种不同感觉相比较。再如,色彩分析,可以将色彩强烈的作品制成黑白幻灯片或教具画进行对照,使学生体会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如果要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构图均衡感和稳定性,可以抽掉画中某一部分的色彩和形象进行实验。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对绘画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应该是建设性的,而不是指令性的。任何作品都只是其时代背景,和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产物,作品审美价值的各种现象都有其局限性,或侧重于技法,或侧重于观念,或侧重于唯美等等。这样,教学的过程则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主动参与在审美欣赏的过程中,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欣赏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活动。我们的各种欣赏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都必须围绕提高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和有效的审美价值的评价。这样,学生的思维逐渐丰富,鉴赏力逐渐得到提高。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绘画实践。

  参考文献

  [1]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托马斯。门罗。走向科学的美学。中国文艺联合业出版公司。

  [3]阎增武。美学原理导论。黄河出版社。

  [4]欣赏基础。美术欣赏。人民美术出版社。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