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哲学毕业论文 > 正文

浅谈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与哲学非理性主义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3275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1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根据最低成本谋求最大价值等原则来分配资源;政治体制通过权力的分配和运用权力的评判。来表现和实现社会的参与和管理;文化领域借助符号和意义的表达,展示实现自我和强化自我的愿望。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愈益客观化。愈益表现出理性和效率;资本主义的文化领域则愈益主观化。愈益强调感性和自我。人的精神世界和人创造的物质世界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直至创造物起来反对自己的创造者。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非文化的。以市场运作为根本原则,社会基本“生存方式”是由计算原理、合理的工作时间与线性增长制约的。由此决定,资本主义的文化最终也得经济化,也得被市场同化:

  ——大规模的生产和消费,助长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破坏传统的新教道德。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是以物质占有和消费享乐、而不是以工作来证明自身的合理性。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和愈发松弛的道德约束,导致以自我责任为轴心的传统文化日益萎缩。要么成为廉价的商品,要么回到孤独的内心。这就是文化的命运。

  ——资本主义创造出的“现代主义”文化,是对资本主义非文化现象的反动。它反对既存体制,反对与经济、政治相适应的道德规范,提倡艺术的狂想和幻想,崇尚反常而蔑视常规。在现代主义文化看来,过去的艺术是一种经验(它附和于现实),现在的所有经验都要成为艺术(现实必须上升为理想)。随之而来的文化造反和个性解放,使资本主义文化陷入空前的矛盾和危机之中。

  文化危机是持续的价值危机,是从根本上支持或者不支持一种社会制度的信任危机。它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缺少道德信仰和伦理价值体系,而陷入外向的社会发展与内向的文化回归的深刻矛盾。

  德国历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深刻地揭示西方文化的衰落植根其历史本身,认为其衰落是精神和金钱反抗血缘和传统,有组织的东西代替有机的东西,政党代替等级。另一位西方哲学的代表人物、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哀叹:我们的意识带有根本性的危机。任何客观的事物都成了具有模棱两可意义的东西。真理似乎存在于那些一去不返的事物之中,实体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之中,而现实则披上虚假的面纱。这种悲观的文化意识,已经扎根于西方当代社会。

  资本主义的文化危机存在着深刻的社会根源:一是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促使人们要求进一步改善生活义的价值取向;在哲学上,“理性的毁灭”,更加凸现人生的意义:在社会政治经济领域和科技异化的现象中,暴露出资本主义知识系统的正负效应。因而,资本主义社会必然是一个繁荣但并不完备的社会。

  非理性主义及其多种表现形式(文学的、社会学的,等等)警醒、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却也有着不容忽视的局限性。首先,它们几乎都反对客观实在、反对辩证法、反对科学思维方式。它们不懂得用辩证的思维分析问题,不懂得经由历史进程扬弃自然、社会和人所面临的矛盾,而是以宗教或理想主义的方式来解决危机。尤其是倡导以个人自由和存在为主导的人本主义,势必加剧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其次,它们反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人类前途持总体悲观的态度。在他们看来,人没有固定的本质,就是存在。这种存在不能用规律、定义来界定。在世间万物中。人是最不确定的存在,人不是其所是而是其所不是。这样一来,就否定了人类社会的进化意义,否定了人的理性的积极价值,否定了人的解放的历史前景。这是许多人坚信的社会进步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最终解放理论所不能接受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