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教学论文 > 正文

小学教育教学发表论文(第2页)

本文共计4969个字,预计阅读时长17分钟。【 字体:

论文指导服务

毕业论文网专业团队提供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指导及相关咨询服务

论文指导 毕业设计 答辩咨询
微信号已复制到剪贴板

  三、手脑结合的发展思维

  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立“动脑筋乐园”可使老师能兼顾两头,做到让优秀学生吃饱,能够让后进生吃好。假设教学了“20以内的数”后,可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大熊猫吃竹子》。一只大熊猫到竹林里去吃竹子,请你帮它按照一至十四的顺序选择正确的路线,把能走的几条路用线连起来,通过这样一道题,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一题多解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操作和思维是互不可分的,操作是前导,思维是关键,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既要动眼看、动手做,还要动脑想、动口说,操作活动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外界的运动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紧联系起来,操作可探索规律,也可引发学生对学习的乐趣。 亦如,小学教师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时“学校养了12只白兔,7只黑兔,白兔比黑兔多几只?”这道题时,可先让学生摆实物图,通过手摆,眼看,产生动作思维,从操作中直接看出白兔比黑兔多出5只;再引导学生说出“白兔多,它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和黑兔同样多的7只,剩下的就是比黑兔多的5只”。使学生的动作思维顺利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掌握了解题的方法。这样使全体学生人人动脑、动口、动手、兴致高涨,不但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以上操作,能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亲身尝到学习的乐趣,既活动了课堂气氛,有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小学教育教学发表论文(第2页) 例2

  论文提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亲密的伙伴,如何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快乐,培养科学素养呢?

  正文:

  我庆幸去年参加南平市科学学科教学培训,收获非常大,反思以往教学,发现的自己小学科学教学理念必须要改进,过去科学课上的一些传统教学理念必须要抛弃。同时要进化择优教学法。如今我本人在科学教学中,还有很多问题急需解决,教学理念还需进一步更新。

  本着科学教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 的基本方法;把教学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我这个学期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科学课教学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亲密的伙伴,如何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快乐,培养科学素养呢?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也是学生探究兴趣的所在。因此老师应在这两方面多下功夫:一是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二是要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展多样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对他们所提的问题,老师要本着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出发,容许出错,切不可加以嘲笑、挖苦、讽刺。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大都能根据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提出相应的较恰当的问题,并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大胆的猜想。

  2.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

  教育心理学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该做的事也变成一种游戏似的”。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结合农村现有资源,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到河边去

  第一文库网

  考察水质是否被污染,观察河里生物的种类、形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和卵石的形态;到田

  园地里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性态构造和生长环境,并适当采集制成植物标本;还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捉鸣蝉、捕蝴蝶、斗蟋蟀、学鸟叫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既学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能力;既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体地位。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达到了自然教学大纲从知识、兴趣、能力和德育四个方面的教学目的

阅读全文